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见习记者 郭朵朵 通讯员 郭轩
当清晨的阳光洒下,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跳石村的黄桃变得鲜亮起来。7月24日,村里的黄桃园正式开园,迎来首批采摘游客。
挂满枝头的“阳光玫瑰”。张佳伟 摄
即便天气炎热,但黄桃园里依旧充满欢声笑语。“我们一家都是跳石村黄桃的‘老粉丝’,正好孩子放暑假就带他一起,从城里过来开车只要20多分钟。”益阳市民黄亮说。这一次,他一次性订购100公斤,“自己家人吃一点,给长沙的亲戚送一点”。
记者眼前的12亩黄桃园,今年预计产出5000多公斤黄桃,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我们还没开园,就已经让回头客预定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供游客采摘,8月15日之前差不多就卖完了。”黄桃园负责人曾新宇说。
跳石葡萄园。刘稀尉 摄
约500米开外的跳石葡萄园,人气同样很旺。60多亩的大棚里挂满了“夏黑”“阳光玫瑰”“青提”等。“今年葡萄产量预计在5万公斤以上,因为品种不同,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可以从7月一直采摘到10月底。”葡萄园负责人罗胜先介绍。
夏季跳石村主打水果,隔壁的建新村则主推莲蓬。“三伏天,新鲜莲子和消暑更配哦。”隔着百米远,就能听到“塘主”朱敏播放的扩音喇叭声。荷塘边撑起一把遮阳伞,朱敏负责销售,丈夫负责下塘采摘。
16亩的荷塘,朱敏一个夏天就能卖5万多元。建新村有10多户村民种植了莲蓬,平均每户每年能增收近3万元。
近年来,新市渡镇引导7个村打造一村一品,借助“周扬故里”的优势,掀起了一股采摘热。自搭桥村的春笋,跳石村的黄桃、葡萄、茶叶,建新村的莲蓬、杨梅、沙田柚,阳和村的冬笋……每个季节都可以采摘。跳石村近千亩茶园在春季产出的黄金茶,销售额达580万元。
以“竹乡”闻名的新市渡镇,竹林面积丰富,不仅山林有竹、村民房前屋后也有竹。乘着“采摘经济”浪潮,新市渡镇在自搭桥村试点发展“庭院经济”,为100户村民房前屋后的小竹林用篱笆围起,每户免费发放30至60只鸡苗,散养竹林走地鸡。“村民养的鸡以及鸡蛋,由村集体经济创办的乡创农庄按市场价保底收购,村民也可以选择卖给游客。”自搭桥村村党总支书记李世忠说。
春吃笋子、夏吃鸡,得益于“采摘经济”“庭院经济”的扶持,自搭桥村兰家塅组脱贫户莫胜辉申请养了1000多只竹林鸡,平均年收入5万元。
“目前,‘庭院经济’正从试点向全镇铺开,去年全镇‘采摘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销售额达1000万元。”新市渡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张亚龙说。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扬经贸之帆 助合作共赢 熊炜率益阳代表团访问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
- 陈竞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区县新闻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