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吴奕
“袁奶奶,昨晚休息得怎么样?”7月2日上午7:30,在安化县滔溪镇卫生院紧急避险群众集中安置点,镇值守干部潘建一边发放早餐,一边问袁根花。
“睡得好嘞!在这里有吃有住,比自己家里还舒服些。”袁根花回答说。
滔溪镇值守干部为集中安置点群众发放早餐。 潘建 摄
年逾七旬的袁根花是一名独居老人,家住滔溪镇英家村海拔730米的高山上。暴雨来袭,当村上组织涉险群众转移时,她开始舍不得离开自家老房子,经过村干部做思想工作才转移至安置点。滔溪镇将镇卫生院改成一处集中安置点,至今累计安置全镇13个村(社区)的124名群众。
安化县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境内水系发达,山高坡陡,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频发区,共有山洪灾害危险点3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404处。自6月22日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以来,安化县按照“四个一律”和“五个关键环节”的要求,扎实做好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和应急处置,及时转移群众。截至7月2日上午8时,紧急转移避险群众18186人,其中设立集中安置点36个,安置2699人。
7月1日,安化县迎来新一轮强降雨。马路镇湖南坡村在村小学紧急腾出了几间房子作为避险转移集中安置点,54名切坡建房的涉险村民被临时安置在这里。
马路镇湖南坡村安置点群众正在就餐。 邓淑雅 摄
“我们一过来就有干净的床铺睡,镇、村干部还送了毛巾、肥皂等,在这里我们住得很踏实!”安置点村民邓完南对记者说。
湖南坡村党总支书记黄苏清介绍,村里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为安置点群众服务。安排了专人做饭,使安置的村民能吃得好。
“千万不能自己擅自跑回去啊,你们有什么需求只管跟我们说。”在冷市镇区的一家酒店,镇应急办主任谌伟给安置在这里的曾静珍送上她需要的手机充电器后特意叮嘱说。
“我们有4名党员干部在安置点轮流值班,避免群众擅自返回家里取东西。”谌伟告诉记者。
曾静珍家在冷市镇文昌村。持续强降雨导致其房屋后面山坡垮塌,被紧急转移到安置点。她说:“这里什么都有,吃的、用的都帮我们准备好了,就像在家里一样。”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扬经贸之帆 助合作共赢 熊炜率益阳代表团访问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
- 陈竞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区县新闻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