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环水的沅江市澎湖潭社区居民需转移搬离。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干部说——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黄拥军
6月30日中午,沅江市南洞庭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澎湖潭垸(社区),艳阳高照,风平浪静。一场烈日下的大转移,即将进行。
12时30分,看到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三大队大队长王宇进屋,73岁的居民许金莲蛮不高兴。
“洪水只有这么大,我觉得还安全。我和老头子在澎湖潭生活了一辈子,这点经验还是有的。”许金莲不想转移。
她把记者拉到室外,指着天空说:“太阳这么大,搞么子转移?前几天下雨,咋不转移?”
记者与许金莲交流,才得知老人家其实是放心不下家里的40多只鸡和鸭。
澎湖潭垸四面环水,新垸部分堤段面宽不足1米,抵御高洪水位能力不足。通过无人机镜头看到,外界通往澎湖潭垸的公路均已淹没,澎湖潭垸犹如一座孤岛。
党员志愿者在居民许金莲家做动员工作。
“许娭毑,您听我讲。今天澎湖潭垸外河水位已经达到34.4米,离35米的保证水位很近了呢。”王宇苦口婆心地说,受上游柘溪水库和五强溪水库泄洪影响,澎湖潭垸外河水位还在持续上涨,预计7月1日就会达到保证水位。
“我一辈子住在澎湖潭,到外面怕不习惯。”许金莲连连摆手。
“您老放心,吃住不要您操心。”王宇趁热打铁说,家里的鸡鸭,我们有专人照顾。
听这么一说,许金莲舒展眉头,表示愿意顾全大局。一旁的党员志愿者,乘势开始帮老人收拾行李。
13时许,记者来到澎湖潭垸轮渡码头看到,不少老人已经在树下等候,身边摆放着鸡蛋、蔬菜等随身物品。
搀扶邱菊英老人上船。
党员志愿者黄正德告诉记者,故土难离,此次转移的32人均是老人,平均年龄75岁。这些老人对家里养的鸡鸭、种的农作物,都看得很重。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黄正德说,此次转移,党员志愿者已对居民“一对一”做了3轮动员工作。
13时40分,记者走进转移的船舶。此次转移的随行医生崔卫国,正在对75岁的居民袁金莲做身体健康检查。袁金莲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一般不出远门。
转移群众。
“袁娭毑,不要紧张,深呼吸。您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我。”崔卫国对袁金莲说。
袁金莲说:“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14时许,32位老人全部到齐。随着一声鸣笛,船舶离开澎湖潭垸,向着沅江市城区的方向驶去。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7月1日03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扬经贸之帆 助合作共赢 熊炜率益阳代表团访问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
- 陈竞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区县新闻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