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一场浩劫降临这座城市。在持续六周的大屠杀中,超过30万中国军民惨遭日军杀害。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造成了永久伤痛。77年过去了,在当今的世界上,这段人类历史的惨剧仍然面临一些人的逃避、否定、歪曲,甚至被埋没于历史长河、不为人所知。尽管如此,也还是有人选择拯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种种记忆。他们当中有事件的亲历者,有历史研究者,也有普通民众;有中国人,有日本人,也有西方人。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来呈现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记忆的拯救者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浩劫不被遗忘,为了正义得到伸张。
这是2007年11月2日,德国电影导演雷蒙德·莱在南京大学介绍他导演的纪录片《南京1937:见证大屠杀日记》。当日,由雷蒙德·莱执导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纪录片《南京1937:见证大屠杀日记》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首映式。首映式上,雷蒙德·莱与南京大学师生进行了交流。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2014年4月5日,日本铭心会代表、市民运动家松冈环在首映式上介绍纪实电影《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及拍摄经历。当日,由松冈环导演,收录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与加害者大量证言的纪实电影《南京-被割裂的记忆》中文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上映。影片全长88分钟,共收录了6名日本老兵及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通过日本老兵和幸存者两个不同的层面,为这段历史进行介绍和解说,以这种相互印证的方式证明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屠杀、强奸、掠夺等滔天罪行(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上图:2002年12月14日,数百名日本和平人士在东京街头举行游行集会,悼念65年前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集会者打出“正确认清历史事实”、“不能忘记战争犯罪”等标语(新华社记者冯武勇摄)。
下图:2006年6月3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前排右四)在日本东京与支持者手持“不许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横幅走向东京地方法院(新华社记者吴谷丰摄)。 新华社发(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日本《朝日新闻》1971年刊登了本多胜一的连载文章《中国之旅》,揭露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砍杀百人比赛”的真相。2003年4月,参加“砍杀百人比赛”的两名侵华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遗属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认为文章损害了被处死刑的两名少尉及其遗属的名誉,要求被告在媒体上进行道歉,停止出版有关书籍,并给予总额达3600万日元的精神赔偿。2005年8月23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南京大屠杀“砍杀百人比赛”名誉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告给予精神赔偿等所有诉求。法庭指出,作为当事人的一名少尉曾就当时的新闻报道发表谈话,承认发生过“砍杀百人比赛”。这是判决当日,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右)与律师穗积刚在日本东京律师会馆研究判决书。 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1999年4月13日,曾作为侵华日军一员参加1937年攻占南京的东史郎在南京大学演讲结束后掩面而泣。东史郎在从军期间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的种种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罪行。1987年,东史郎为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决定将封存40年的从军日记和战场记录公之于众,后来又整理成书出版。他的记录成为揭露和研究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 新华社发(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2007年12月15日,在日本东京一家书店,一名读者在选购已故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遗作《南京大屠杀: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日文版。张纯如在1997年用英文写成《南京大屠杀》一书,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1999年4月12日,曾作为侵华日军一员参加1937年攻占南京的东史郎在南京举行的《东史郎日记》中文版出版发行仪式上。东史郎在从军期间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的种种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罪行。1987年,东史郎为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决定将封存40年的从军日记和战场记录公之于众,后来又整理成书出版。他的记录成为揭露和研究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 新华社发(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2009年4月14日,在南京小粉桥拉贝故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2岁的李世珍老人(中)在电影《拉贝日记》发布会上讲述自己及家人当年被拉贝救助保护的情景。德国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组建“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多万中国百姓的生命。拉贝在其战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1997年8月15日,来自日本东京、大阪的14名中学生代表在南京参加“留下历史的见证夏令营”活动,与中国学生携手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并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这是1997年9月10日,《拉贝日记》的公布者、拉贝先生的外孙女乌尔苏拉·莱茵哈特夫人在南京参加“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开幕式,并与《拉贝日记》中记录的南京大屠杀部分幸存者见面。德国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组建“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多万中国百姓的生命。拉贝在其战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编辑:李芒茫 王益亮)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