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6月17日讯(记者 宋丹)昨晚8点,大型跨界融合多媒体舞台剧《花鼓春秋》在益阳大剧院震撼上演,现场接受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的验收评审。
《花鼓春秋》以益阳地花鼓和花鼓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艺术地讲述了益阳花鼓戏从宋朝广泛流传,到晚清无辜被禁,到抗战时期花鼓艺人积极战斗,解放后重新发展,再到如今不断创新迎来繁荣局面的曲折历史。《花鼓春秋》2013年开始公演后,获得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改编后的《花鼓春秋》共六幕,前五幕内容分别是:第一幕“星火燎原”。 花鼓戏的历史究竟有多久,一时间真的难以说清楚,但在益阳,宋代闹元宵的时候就开始表演地花鼓了;第二幕“朝廷禁戏”。花鼓戏在清代被认为是“淫戏”,朝廷四处禁戏,不得上演和观看;第三幕“抗战烽火”。抗战期间,益阳花鼓人成立了“益阳楚剧抗敌大队”,在后方宣传抗日,到前线慰问将士;第四幕“百花一秀”。花鼓戏《生死牌》进京演出,毛主席和周总理观看后并切接见了全体演员;第五幕“推陈出新”。第六幕“时代炫风”。第六幕是改版重点,表现的是近年来益阳花鼓人适应当代人新的审美追求,以传统花鼓音乐、表演元素为灵魂,融入现代音乐和舞蹈表现手法,探索“流行花鼓风”新路子,刮起了一股新的时代炫风。
以前的传统花鼓戏只有老人看,这种花鼓戏融入现代舞美元素后,年轻人也很喜欢。刚刚参加完高考的王丹告诉记者,一开始知道要跟妈妈来看花鼓戏时,还不以为然,以为是那种爷爷奶奶看的戏,看完后没想到是如此棒。以前自己都不知道花鼓戏曾在古代被称为“淫戏”而被禁,更不知道《刘海砍樵》里的胡大姐原来是狐狸精,整场戏让她不仅了解了花鼓戏的历史,还感慨花鼓戏原来可以这么演。
记者看到,虽然该剧表现形式比较现代,但依然来了不少老年观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爷大妈,他们均表示能够接受这种新潮与作派。家住赫山区大利路的文凤英, 76岁了,她说,自己一般都是在家里放碟看戏,很少感受这么华美的舞台表演,虽然这不是传统花鼓戏的表演手法,但她也很喜欢。
湖南花鼓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策划创作部部长刘华介绍,著名艺术家李谷一、雷佳以及著名歌手庞龙、关喆等都参与了新版《花鼓春秋》的创制。他们以不同时代的人们和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文化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与审美偏好为着力点,让花鼓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不失传统,又走向现代,既要老戏迷更迷,又让年轻人更爱。特别是在跨界合作、艺术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譬如该剧在花鼓戏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国际化、现代化元素,通过国际化、现代化、交响化、民族化、通俗化、流行化的音乐思维,演绎花鼓而不是单纯演唱花鼓的形式,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花鼓艺术与生活、与社会、与民众的融合达到至高境界,使观众在立体化、全景式的视听体验中受到神奇的艺术感染;借鉴话剧、电影等表达手法,利用现代手段和舞台条件来形成张力。如把戏台搬进大剧院,将现代舞台的声光运用得淋漓尽致;选用高清LED屏打造的3D立体全景式舞台,用色彩艳丽、清晰的画面再现了一幕幕历史场景。“改版后的《花鼓春秋》在整体风格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更接地气、更能抓住观众、更能体现益阳本土地域特色。”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固良说。
据悉,该剧2015年还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支持。按照要求,本月开始,《花鼓春秋》将在全省巡演40场。
益阳要闻
- 益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 益阳市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 熊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益阳实践
- 益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熊炜主持
- 高志丹:深化体教融合 巩固基础项目 以地方实践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 2024年益阳市对接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交流座谈会举行
区县新闻
- 竹子变“钢筋” 建起办公楼 ——中南林科大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
- “党建+法治”双驱动 南县华阁镇乡村振兴的新密码@湖南日报
- 安化让农民从“靠天吃饭”变为“靠技生钱”:“送上门的免费培训班,我们都愿意上”@湖南日报
- 驻村带片 联村共建 南县推进“稻虾共富工程”片区协作@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订单芥菜”让冬闲田变致富田
- 大通湖区河坝镇发展“一亩多产、一棚多用”生产模式
便民提醒
- 乾元宫社区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 文昌阁社区大力整治学门口农贸市场经营环境%
- 人民路社区美食巷顶棚整改引领营商新风尚%
- 文昌阁社区完成西门巷提质改造%
- 贺家桥社区政策宣讲助力企业发展%
- 乾元宫社区完成桥北市场改造工程%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