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红色引擎 聚力党建引领
——我市抓实抓细抓强党建工作走笔
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李伟 通讯员 赵永贵 陈浩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以党建为引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以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持之以恒的为民情怀、深入基层的生动实践,把党建引领融入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项中心工作之中,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覆盖到底,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书写了极具益阳特色的“红色篇章”,深刻诠释了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的时代内涵。
牵“牛鼻子”活“一盘棋” 抓细党建抓出了凝聚力
“请党放心,战疫有我!”在去年和今年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战斗堡垒,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市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建立健全“学习课堂”“蹲点调研”等四项长效机制,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基本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严格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现领导干部包保贫困群众全覆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排头兵作用,下大力气抓实基层骨干队伍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干部县级部门联审机制,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为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市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抓实抓细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着力提升帮扶质量和实效,助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要求,我市各级组织部门严格把好选人、派驻、管理、激励“四关”,确保驻村干部选得准、沉得下、融得进、干得好,从97家市直单位中选派队员130名,组成41支市派驻村工作队;各县(区、市)共选派队员1759名,组成496支县派驻村工作队;单独选派第一书记603名,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为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两新人士健康成长,我市建立两新组织指导帮扶常态化制度,实行“标杆引领”计划,分行业、分层级、分区域选育122个示范两新组织党组织。全面打造“上市公司党建”品牌,现有7家主板上市公司全部在上市前成立党组织,坚定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强发展强”在益阳上市公司得到生动诠释,逐步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两新标杆示范集群,党在两新领域的引领力、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从“幕后”走向“台前” 抓强党建抓出了战斗力
“成立党支部后,小区灯亮了、路畅通了、环境好了,各项服务都‘到家’了。”在赫山区梓山苑小区住了近20年的张明宪,对自己居住小区近年来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去年以来,随着中心城区一大批小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的成立,我市城市小区管理开启了新篇章,居民的幸福感更加明显。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市委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小区建立临时党支部的经验,全面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陆续在全市1100余个物管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家属区、改制企业整建制移交小区、弃管小区、老旧小区、村改社区后的安置小区建立党支部。物业公司作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成立党支部,筑起红色堡垒,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按照“勤俭节约、经济适用”原则,以整合利用和简单改造现有业委会和物业用房为主,保障党支部活动阵地。组建小区党支部,
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健全小区党支部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动员小区各类治理主体组织、发动小区居民群众,发挥小区居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赫山区金银山街道秀峰社区按照上门找党员、当面访党员、从优选党员、活动聚党员“四步法”积极开展小区党支部建设。社区共建立小区党支部8个,实现了小区党支部全覆盖。越来越多热心党员从“幕后”走向“台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我市中心城区共有物业服务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其中党员135名,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20家。去年7月,全市物业行业党委成立,随后,一个个物业党支部相继成立。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了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全面发展。今年以来,通过指导各物业企业支部加强与小区支部的横向联动,增强了沟通与联系,逐渐形成管理合力。开展“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日等活动,党组织凝聚力得以加强。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和“义工服务队”,带动了群众工作积极性。
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 抓实党建抓出了生产力
“现在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老年人优待证,真是太方便了!”在南县南洲村村民服务中心,村民欧述良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老年人优待证,他高兴地说,“以后好多事在村里就能办,这个‘一门式’服务真是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
去年以来,我市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打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升级版,下放63项高频服务事项到村(社区),制作下发村(社区)专用行政审批章,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同时,将公安、人社、医保、民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6个部门服务事项全部进驻92个乡镇(街道)党群和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
为让老百姓“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我市积极整合优化场地资源,为所有村(社区)完善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和办公设备。结合每个村(社区)实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15类功能场所,整合进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成为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公共文化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层治理阵地和综合服务枢纽。在整合优化线下平台的同时,我市还推动网络综合办事平台建设,将市域内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7个部门20个办事系统全部集成整合到“益村”平台,“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成为群众网上办事的“快车道”。全面推动邮政物流快递、金融服务进村部,建设多功能村级商务中心,多家民营快递进驻各地村级商务中心,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金融服务也进驻村级商务中心。
自推动“一门式”服务工作以来,各县(区、市)自主创新推动家政微服务、直播带货等服务新模式以及本乡本村农特产品进驻商务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渠道。此外,“网格红管家”“民情格子铺”“错时上下班”“专职帮带办”等机制,覆盖了全市1052个城市居民小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
原载《益阳日报》(2021年9月13日01版)
益阳要闻
- 熊炜率队调研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陈竞在益阳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上强调 准确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 加快打造境内外游客湖南旅游“第二站”
- 熊炜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并讲授思政课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5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全生产等工作
- 陈竞主持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9次集体学习
区县新闻
- 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多途径协同发力,大通湖区金盆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
-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通湖区芸洲子村产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 又添一张“金名片”,安化腊肉获评知名商标品牌
- 桃江举办“村K” 大赛决赛,24名民间歌手亮嗓
- 安化农家书屋让学生乐享“书香假期”|湖南日报
- 珠海考察发现商机,远赴山东学来技术!大通湖区这个合作社试种“黄金”小番茄,亩产有望超3000公斤
便民提醒
- 放学路上遇火灾,安化2名小学生教科书式应对%
- 既讲政策又分析产业发展,沅江阳雀洪村第一书记上党课干货满满%
- 一键启机,千亩良田“喝上”及时水!赫山区八字哨镇电力改造获赞%
- 桃江县汤家塅村8年累计发放师生奖学金42万元%
- 桃江县灰山港镇3万师生家长同上“开学第一课”%
- 竞聘上岗+外单位业务骨干担任考官,桃江县桃花江镇创新选人用人方式%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