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36户农家,十来座千米山峰,数千里山路,他将对口帮扶村的扶贫之路,走了个遍;
33年,数十位寒门学子、孤寡老人,数万元资助款,他一直行走在扶贫扶志路上,片刻不停。
4月1日,这位有着忙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干劲的扶贫路上笃行者,却永远地倒在了精准扶贫的征途中。
他,就是赫山区驻安化县清塘铺镇石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艳辉,今年48岁。
4月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瞿海听闻他的事迹后,专门批示:“艳辉同志不负组织重托,奋战在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第一线,深入贫困村组,密切联系群众,献身扶贫伟大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4月17日,赫山区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向陈艳辉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区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陈艳辉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崇高品德。
连日来,记者踏访赫山、安化两地,追寻他在扶贫路上的足迹。
7个产业帮扶实施方案
写满脱贫致富的伟大梦想
陈艳辉生前最后一刻的心血之作,是7个业已成型的产业帮扶实施方案,涉及特种养殖、沙参种植、中药材加工等,字字句句,来自于上百次的调研,数百人的讲述,以及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更写满了3年帮助136户脱贫致富的铮铮誓言。
陈艳辉2月7日受命为赫山区驻安化县清塘铺镇石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2月9日正式进驻石溪村。屈指数来,他到石溪村扶贫,还只有短短51天。“51天做了平常5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帮扶队员周建国这样比喻陈艳辉在此期间的工作量。
一组组具体的数据,记录着陈艳辉将51天生生掰成5个月用的努力:136户贫困户,无论距离有多远,山路多崎岖,他每家每户都访到了,有的农家去过不下十次,有的一谈就是大半天,还去村民的基地、林地实地查看,光从时间上算,起码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走访完;7个实施方案,长达30多页纸,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不说多的,光是写成和完善,十天半个月总是要的;比写更花功夫的,是背后的调研与接洽,这个产业在当地有没有发展基础、能不能做出名堂,外地有什么经验可借鉴,他一一论证,仅黑山羊养殖,他就通过多方努力,制定了要去邵东考察学习的计划,并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调查了市场前景,联系了产品销路。这些,没有个把月,也是拿不下来的;更不用说,实时向区里、市里汇报工作进展,与各对口帮扶单位沟通衔接,整合力量,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比数据更感人的,往往是数据背后的故事——
刘道珍是石溪村一个有想法、肯吃苦的青年,奈何家人重病缠身,花光积蓄不说,还欠下了一笔债。陈艳辉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与他几轮沟通下来,找到了养殖宁乡花猪脱贫致富的路子,并推荐他到长沙参加产业帮扶种养殖技术“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在此期间三次电话鼓励刘道珍:“你好好学,回来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前前后后指导二十多次后,刘道珍将种养合作社的证办下来了,种猪也预定好了,猪舍也在着手修建,脱贫的希望日渐清晰。“可门前那条山路上,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刘道珍说到这,刚刚才干的睫毛,又湿了。
小廖是石溪村一户贫苦农家的孩子,今年16岁的他原本在长沙雅礼中学上初中,然而,连续三年3位亲人因病相继离世,让他的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也让本来有着美好未来的小廖只能辍学外出打工。农家出身的陈艳辉尝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他专程找到小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开导他千万不要放弃学业。又先后两次驱车前往长沙联系爱心人士,为小廖量身定制了继续读初中、半工半读、到自己校友公司学手艺三个帮扶方案,供小廖选择。“他比亲人还亲。”孩子的话,简单,却无比情真。
用水与吃水,是陈艳辉到村里后首要想解决的事。为此,他沿着主灌河流石板溪溯流而上,一边查看原有拦河坝情况,一边思考哪里需要维护新建、如何修建、修建多少等问题。听说村上还有1500多人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他又爬上海拔670多米的熊家仑勘探优质水源,仔细察看饮用蓄水池的运转情况,琢磨着尽快把安全饮用水引到农户家。有些山路实在难走,引路的村干部说,都快晚上7点了,你们还没吃饭,就不去了吧,听一下情况介绍就行了。但陈艳辉说,想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嘴巴去问,眼睛去看,脑袋去琢磨。不管山多高,路多远,都得走到。
在扶贫这条路上
他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在石溪村党支部临时负责人熊成业眼中,陈艳辉幽默、谦虚,很好打交道。这个评价,源于两人刚开始接触时,陈艳辉说的两句话:“我叫陈艳辉,一个男人家取了个女人的名字。”“我是扶贫队伍的一名新兵,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带领石溪村民脱贫致富。”
然而,陈艳辉不自知的是,自称“扶贫新兵”的他,其实已在扶贫这条路上,走了三十多年了。
与陈艳辉深交30多年的好友刘文斌,说了这样一件事:1984年,陈艳辉还在上高中。当时班上有一个叫汤正伏的同学,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清苦。陈艳辉了解他家的情况后,将他暑假时接到自己家来住,尽管,自家当年的境况也并不是很好。
陈艳辉家十来年没买过拖鞋了。这是妻子蔡小玲的同事陈水宏刚开始接触这对夫妇时,觉得最奇怪的事。原来,蔡小玲在市十二中教书时,班上有一个叫周枚的学生,爷爷出了车祸,父亲的腿被旋耕机割断了,全家仅靠母亲日夜做布拖鞋卖贴补家用。彼时在原白石塘乡政府工作的陈艳辉听说后,要妻子帮他去周枚家买60双布拖鞋,不还价,就按8.5元一双买,说是有急用。结果,那一个月,陈艳辉没有上交一分钱工资。直到现在,家人穿的布拖鞋,都还是那次买的。
对在读大学生龙芬来说,陈艳辉夫妇,是她的再生父母。2012年,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龙芬,成为蔡小玲的学生才一个月,一天深夜突然发病,蔡小玲忙从寝管员手中借得2000元钱,紧急将孩子送去医院。陈艳辉知道后,后脚揣着家里的4000元现金也赶到了医院。回来又跟蔡小玲的同事商量在学校募捐的事,最终募得6000元送了去,帮助龙芬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大的关卡。
陈艳辉拿钱去帮别人,蔡小玲不心疼,唯有两床被子,她格外肉疼。“那是我的嫁妆啊。”但当她气冲冲地跑到白石塘乡那位五保老人家中,讨要被子的时候,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的样子,她又抹着眼泪回了家,还嘱咐旁人千万别把这事告诉陈艳辉,“丢他的人”。
“没有陈艳辉,就没有我的今天。”朋友邹志荣说起陈艳辉,这位40多岁的汉子一再哽咽。2014年7月22日,邹志荣在桃江出了车祸,在ICU昏迷5天才醒来,后又经历了大小11次手术才勉强能依靠拐杖行走。扶贫容易扶志难。在邹志荣人生最灰暗、一心想放弃的时候,陈艳辉下了班就往他病床前跑,讲励志故事,教练毛笔字,鼓励身为益阳医专附属医院业务拓展部主任的他发挥特长,多做有益于医院和群众的事。在陈艳辉的开导下,邹志荣开始坐着轮椅下乡义诊、到敬老院献爱心。陈艳辉到扶贫点上后,还跟他联系,要给村上的扶贫对象来一次免费体检。“这个计划还没成行呢,他就……”邹志荣掩面而泣。
三十多年来,陈艳辉究竟拿了家里多少钱给别人,蔡小玲已然记不清。她只记得,就是因公,陈艳辉也动过家里的念头。那还是他在原羊角乡任分管财政的副乡长时,年底发不出工资,他一个电话要妻子立马取6000元送去。遇到工作对象非常困难,家里又实在拿不出一分钱的时候,刘文斌就是他的后援队员。“你帮我送点钱(物)到哪里哪里,要快”的电话,刘文斌没少接,腿也没少跑。为此,刘文斌还给陈艳辉取了个绰号:“出急干部”。在他眼里,陈艳辉就是一个出门就急得不得了的基层干部。
说来可能都不相信
他自己还是别人的扶贫对象
陈艳辉这几年常住的地方,在箴言中学,为的是方便如今在此任教的妻子——那实在是一个难以称得上“家”的地方:一楼的两间教室,他用木板隔成了得仔细分辨才能认出的卧室、客厅、书房和厨房,还美其名曰:“森林里的小木屋”。所有家具,简单至极,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式竹沙发,空调是没有的,卫生间是公用的。最显眼的,莫过于客厅兼书房里,那整整一面墙的书,以及简陋的办公桌上堆如小山的书籍和资料。
陈艳辉夫妻俩工作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买一套像样一点的房子?这是记者心中的疑问,也是很多知道他俩的人的疑问。“有!2015年在银色现代城买了一套百来个平方的,装修都没搞完,就搬进去了。”区农业局纪检组长金醒凡与陈艳辉曾在区纪委共事三年,去过他家一次,唯一的感受就是,陈艳辉是他所见过的领导干部中,住得最简陋的,没有之一。“不是我们不想搞装修,而是因为没有钱,买房子的时候还找人借了钱呢。”蔡小玲苦涩地笑笑。
刘文斌回忆,刚刚调任赫山区经管站站长的陈艳辉,接到扶贫任务“喜饱哒”,说起扶贫规划两眼放光,还说三年内要把预计的500万元扶贫资金当成1000万、1500万来用。“可他自己,还是我的扶贫对象呢。”这么多年下来,陈艳辉帮助别人、自己买房都找刘文斌借了钱。“我这朋友,日子过得不富有,但精神,比谁都富有啊。”刘文斌说。
陈艳辉早在两年前的体检中,就查出患有高血压,严重到要住院。当时他说,先忙完手头的工作。在石溪村期间,天寒地冻,条件艰苦,加上工作强度大,一个星期后,陈艳辉累脱了相,持续感冒,没好过一天。大家一再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又总是咬着牙说,先把所有贫困户都走访完,拿出三年帮扶实施方案再说。
蔡小玲和刘文斌怎么也想不通,到底是多紧要的工作,让他连命都可以不要。陈艳辉头七之日,他们一起去了石溪村,看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破旧木房子、探过因尘肺病终年卧床的中年男子、翻过一程又一程的崎岖山路,蔡小玲在陈艳辉爬过的山头长坐不起,泪如雨下:“他待群众,何尝不是我待学生?!”
作者:邢玲
益阳要闻
- 益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 益阳市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 熊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益阳实践
- 益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熊炜主持
- 高志丹:深化体教融合 巩固基础项目 以地方实践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 2024年益阳市对接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交流座谈会举行
区县新闻
- 竹子变“钢筋” 建起办公楼 ——中南林科大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
- “党建+法治”双驱动 南县华阁镇乡村振兴的新密码@湖南日报
- 安化让农民从“靠天吃饭”变为“靠技生钱”:“送上门的免费培训班,我们都愿意上”@湖南日报
- 驻村带片 联村共建 南县推进“稻虾共富工程”片区协作@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订单芥菜”让冬闲田变致富田
- 大通湖区河坝镇发展“一亩多产、一棚多用”生产模式
便民提醒
- 乾元宫社区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 文昌阁社区大力整治学门口农贸市场经营环境%
- 人民路社区美食巷顶棚整改引领营商新风尚%
- 文昌阁社区完成西门巷提质改造%
- 贺家桥社区政策宣讲助力企业发展%
- 乾元宫社区完成桥北市场改造工程%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