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市县传真

>

正文
南县|福美村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05-2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李冰  

通讯员 陈南辉 曾爱玉

近年来,益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南县管理部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稻虾共生”、中药种植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21户共计71人顺利脱贫。

聚焦“稻虾共生”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南县青树嘴镇福美村位于沱江南岸、大通湖西侧,水域资源丰富,适合小龙虾养殖。南县管理部派驻的结对帮扶工作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该村稻虾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南县小龙虾”和“南县稻虾米”的品牌建设,助力农业增收和贫困户脱贫。全村共有稻虾养殖面积2800多亩,带动8个贫困户脱贫,占全部贫困户的1/4。

在南县管理部的帮扶对象中,有一位叫杨清明的贫困户,自身患有多年的支气管炎和哮喘,父亲年迈,母亲瘫痪在床多年,儿子离异在外打工,孙子上小学,家境清贫。2011年底,杨清明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子宫癌,前后的手术和治疗花费了十多万,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好几万元钱。重拾生命的妻子劳动能力显著下降,不能干重体力活,而子宫癌的并发症导致患乳腺癌的机率大大增加,需长期吃药、每半年复查一次来降低患病风险,每月医药开支要1000元。

2016年,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后,把杨清明确定为产业扶贫的重点户,由政府帮忙开挖稻田沟渠、送养虾地笼、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协助申请1000元/亩的稻虾补助。2017年,杨清明动用一家老少力量也加入了养虾行列,由10来岁的孙子负责将养料拉至稻田,杨清明和妻子则负责喂养。第一年积累经验阶段,刨除首次投入固定成本实现保本;但第二年实现了净收益4万多元,将之前因病欠下的债务基本还清;第三年仅靠虾苗销售就实现净收入约5万元。杨清明一家通过稻虾养殖,已经摘除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正在朝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多管齐下,壮大扶贫产业基础

针对福美村种养结构单一、耕地面积较少的现状,南县管理部派驻的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商讨,充分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开拓产业助扶贫的新路子。除了稻虾养殖,工作队还大力对接了其他扶贫项目。如通过推进“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稻虾养殖、水果蔬菜种植、中药种植、树木种植等共计10家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吸引农户的土地、人员等入社,建立稳定的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利益关系,使农民和贫困家庭能够获得资产、劳动力和生产方面的收入。

为充分利用因洪水决堤形成的沙土地块,扶贫工作队通过查询资料、咨询农业技术人员和带领村民走出去考察学等方式,把前胡等中草药的种植技术带回福美村,寻求致富新门路,目前一期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带动6户贫困家庭加入种植,收益前景可待。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