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学点办学条件差,适龄儿童因软硬件的缺失无法入学,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国家出台办学标准,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学质量。
日前,一个“山村孩子求学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扩散并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云南省广南县珠街镇阿多里村的8名一年级适龄儿童因学校“隔年招生”政策,无法入学。
针对学校今年不收一年级学生的问题,广南县珠街镇中心校校长黄义乾回应称,学校从2010年开始一直都是隔年招生,因为学校不具备正常招生的条件,一方面是硬件条件,教室、课桌椅不能提供给学生;第二个方面就是师资,一个班级至少要有一个老师,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只有4个老师。广南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王玉昆表示,广南县全县有63个教学点,隔年招生在教学点中是普遍现象,不是阿多里小学的问题,而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点即不成建制的小学,是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调整布局出现的新情况,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常见。到去年底,我国中西部教学点有9万个左右,在这些教学点读书的孩子有400万左右,量大面广。
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学点归当地中心校管理,在经费的拨付和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同时,教学点是非常规学校,标准投入难以保证其基本运转,超标准投入又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教学点难以获得地方政府公平、充足、有效的财政支持,面临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设施不足、无法享受教育现代化成果的发展困境。
教学点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更是承载当地居民希望的摇篮。阿多里村的教学困境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困境,办好教学点,是兜住整个教育底部的关键,也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
解决教学点办学危机,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出台办学标准,地方按标准办学。按照标准缺什么补什么,配齐资源,逐步实现数字化教学。其次,要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实现教学点和中心校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老师、统一编排课程、统一教学进度。最后,要保证质量,确保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跟常规学校是一样的。教师是保证教育品质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学点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留住乡村教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责编:李静
益阳要闻
- 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 奋力推动新时代益阳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7次常务会议
- 陈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 熊炜主持召开2025年三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熊炜督导检查国庆假期前安全生产工作
- 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调研组在益阳调研|湖南日报
区县新闻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 五连冠!南县稻虾米再夺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329亿元领跑南方大米
- 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多途径协同发力,大通湖区金盆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
-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通湖区芸洲子村产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便民提醒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 从“一把火”到“一把钱”,千山红镇的秸秆这样“逆袭”!%
- 益阳:晚稻长势喜人%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