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乡镇风采

>

正文
双烟村的故事②一场屋场会:红军村里“播火种”
发布时间:2025-07-2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辛菱  

开栏的话: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地处雪峰山麓、柘溪库区腹地,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山村,这里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在双烟村这片土地上,镌刻着许多动人的时光故事,从当年村民踊跃参加红军,到兵工厂在山沟里造枪炮打鬼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贫困村出列,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双烟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引人关注。

近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双烟村,所见所闻令人振奋。从今天起,新湖南客户端开辟《双烟村的故事》专栏,从抗战兵工厂、红军红色印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党建引领5个方面,讲述发生在双烟村的故事。敬请关注!

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俯瞰。童臻熙 摄

双烟村的故事②一场屋场会:红军村里“播火种”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童臻熙 通讯员 刘翼张 陈垚 廖慧军

走入双烟村,在一棵千年银杏树下,一座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雕塑十分醒目,村党支部书记尹志峰告诉记者,当年红军长征时路过村里,留下了一段佳话。

双烟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的雕塑。童臻熙 摄

193511月,红二、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重兵的封锁,转向湘黔边界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途经安化的马路口、东坪、烟溪、奎溪、平口等乡镇,沿途播下革命火种,宣传革命道理,吸收当地青年入伍……

走在离双烟村村部不远的一条石板路上,尹志峰对记者说:“眼前这27级台阶,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修建的。”以前,这里是一条泥巴路,雨雪天气路面很滑,行走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老人、小孩常有摔伤的。红军来村里后,拿出不多的炸药从对面的山上爆破采石,肩挑手提铺就了一条一公里多长的石板路,解决了村里老百姓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当年红军为双烟村修建的石板路。 尹志峰 摄

红军进村后立即进行革命宣传,战士们在村里书写“红军是人民子弟兵”“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倒土豪劣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村民们又亲眼看见红军的队伍不擅自闯进老百姓的房屋,晚上就睡在大路边、树林里,感到这支队伍和原来进村的那些队伍不一样,于是原来躲进山林里的他们消除顾虑返回家中。村民们说:“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才见到这样好的军队。”

双烟村一组村民尹克勤说,他爷爷尹凤林当时是村上的甲长,也是名草药郎中。尹克勤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红军的故事。193511月底的一天,一名红军战士得了痢疾,请尹凤林去看病,尹凤林开了三副草药,这位战士喝下药后好了很多。尹克勤说,当时红军给了他爷爷两块银圆作为报酬,但被婉言谢绝。他爷爷说红军是好人,治病救人本就是其职责。这时一名留着八字胡的红军首长见我爷爷喜欢抽烟,就把一个铜制烟斗送给了他。

红军召开屋场会旧址。 杨军 摄

在村民尹国民的房屋上,挂着一条“万名爱红军—1935.11.红军屋场会原址”的横幅,尹志峰说:“当年红军在这里开了一场屋场会,据了解是红军在安化开的第一个屋场会。”当天,红军召集村民和村上的木匠、缝纫工等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宣讲北上抗日和打土豪分田地的道理,并号召大家联合起来,与土豪作斗争。

尹志峰介绍,红军在村里只停留9天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启发和唤醒民众,播下革命的种子。在红军离开村子时,村里有12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其中包括苍驾趟庙里的3个和尚。红军头戴的五角星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苍驾趟庙改名为“三星寺”。

相关链接:

双烟村的故事①一座兵工厂:地处抗战“最前线”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