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刘亮
“冰冻天又来了,今年的春耕生产只怕够呛呢。”
“只管放心!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一切都在掌握中。”
2月21日,望着会议室外放肆蹦跶的冰粒子,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廖河村种粮大户李志强有些担忧。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负责人姚清明却胸有成竹。
他告诉参会的社员和种粮大户,联合社已对接生产厂家,储备肥料2300吨、农药100吨、秧盘2万个、地膜20吨;2000多台农机也加班加点全部保养完毕。2月17日,正月初八,联合社就全员上岗,为种粮户配发农资,给秧田放水以备翻耕。听到这些,种粮大户郭建虎往椅背上一靠,说:“那我今年又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郭建虎前几年就在李昌港村和亮河村种植双季稻约500亩,虽然赚了点钱,但很累,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2020年6月,资阳区组织引导辖区数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与省级示范联合体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郭建虎知道后,将自己承包的500亩稻田上起“全托班”。“把田交给他们管,他们代选种育秧、代机械翻耕、代机械抛插、代测土配方施肥、代病虫害统防统治、代机械收割、代稻谷烘干、代稻谷仓储、代大米加工、代大米或稻谷销售。一句话,从一粒种子到变成大米销售,他们全包了。”郭建虎笑着说,“没想到种田还可以这么轻松。”刨去成本,郭建虎的双季稻每亩获利500多元,比以前的种田模式利润提高20%。今年,郭建虎打算再扩大50亩双季稻种植面积。
会议一开,大家心里有了底。姚清明还带着他们到智能育秧工厂看看,让大家更放心。“3月上旬是育秧的关键期,工厂智能温控可以度过新一轮寒潮。现在联合社共有20条智能化生产线,5天时间可完成2万亩大田秧苗的培育。”姚清明说,“我们提供代选种育秧服务,在技术操作上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有利于种子消毒、催芽等关键技术的落实。每亩秧田可节约用工1至3个,节省成本150至300元,每亩大田可节省育秧成本15至20元。”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联合社所有农机全部作业,一天可以翻耕5000亩,机抛(插)6000亩,收割稻谷5000亩,烘干稻谷6000吨。“代机械翻耕,以机耕服务低于市场价每亩15元,为农户提供机械翻耕;代机械抛插,利用高速插秧机、抛秧机,抛插效率比人工抛秧提高10倍以上,每季可缩短抛插时间4天左右,可促进水稻早活蔸、早分蘖,降低早稻秧龄过长和晚稻受寒露危害造成减产的风险。姚清明一项一项列举“十代”服务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9个字: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
资阳区水稻生产“十代”全程服务,不仅在本地受欢迎,常德汉寿,长沙宁乡、望城等地的种粮大户也很青睐。汉寿县的种粮大户何新军在军山铺镇种植水稻1000亩,通过朋友介绍,选择资阳区的水稻生产“十代”全程服务。何新军告诉记者:“用工成本降低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今年打算扩大到1500亩。”
2023年,该联合社服务的种粮户达5万户,覆盖35万亩稻田。姚清明初步统计了一下,今年“十代”全程服务面积有望突破40万亩。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2月22日05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