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乡镇风采

>

正文
驻村“嘉”把“劲”|马渡村一座百年老屋,成了新晋“网红”,原因竟是——“潮”!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卢嘉俊 张劲夫

清晨,潺潺溪水从百年木屋前缓缓流过,阳光透过薄雾洒进屋内,空气有着淡淡的书香味,这里是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的“求是书屋”。

马渡村“求是书屋”。

木屋的主人叫何铁钢,今年77岁。老屋修建于1918年,仅比相邻的马渡风雨廊桥晚建一年。生于兹,长于兹,何铁钢的父亲、他的4个儿女,还有自己均在此出生、长大,老屋对他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

1971年,何铁钢离开马渡村工作,先后担任清塘公社党委委员、柘溪水库派出所所长等职务。虽常在外地,但他会时常回来看看。2013年,马渡风雨廊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与马渡风雨廊桥连为一体的这座老屋同被修缮。

紧邻马渡风雨廊桥的“求是书屋”。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老屋所在的马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屋周边环境变化尤为明显。2020年,退休多年的何铁钢决定搬回老屋,在青山绿水间和老伴享受养老生活。

“村里越来越漂亮,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说起马渡村这些年的美丽蝶变,何铁钢连声称赞。虽居住在“网红打卡点马渡风雨廊桥边上,何铁钢和老伴儿也不嫌闹腾,总是热情地与游客攀谈。

从“求是书屋”窗外远眺青山。

今年10月,湖南日报社驻村帮扶工作队与马渡村村两委决定,进一步加大马渡风雨廊桥周边环境改造力度,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体验。改造想法之一,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基础,在风雨廊桥边打造一座可供休憩、读书的农家书屋。

“求是书屋”内景。

农家书屋建在哪?有人提议,何铁钢的百年老屋紧邻风雨桥边,又是传统木质结构,改成韵味十足的书屋是最好选择。可是何铁钢和老伴儿仍居住于此,改成书屋势必会对二老生活产生不便。

可书屋若选在别处,似乎又有些遗憾。最终,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决定还是找何铁钢聊聊想法。“老屋的堂屋和正房改成书屋,在生活上肯定会不方便。而且我们农村里又把堂屋叫做香火堂……”何铁钢开始确实有顾虑。

然而,当晚,这位有着5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决定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以最快时间腾出堂屋和正房,搬到偏房去住。

工人正在改造百年老屋。

经过几天改造,何铁钢的老屋焕然一新。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结合“马渡调查”精神内涵,题写书屋名字——“求是书屋”。屋内醒目的书墙上,各类农家书籍、党政读物等凸显了“古朴又不失新潮”的气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很快成为马渡村继风雨廊桥之后的又一“网红”打卡点。

“求是书屋”内的照片墙。

“来到马渡村,我们聆听‘马渡调查’历史、感受百年廊桥魅力的同时,还能远眺青山绿水,在小而美、又很‘潮’的书屋品味浓浓书香,这样驻足静心的时光十分美好。”游客李彩华说道。

“求是书屋”外景。

山水和鸣踏歌行,且以诗意共远方。如今,融合马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感悟的“求是书屋”,成为附近村民以及游客的好去处。这座绿水青山间的新型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大家青睐,成为马渡村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的一个缩影。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