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卢嘉俊 张劲夫
清晨,潺潺溪水从百年木屋前缓缓流过,阳光透过薄雾洒进屋内,空气有着淡淡的书香味,这里是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的“求是书屋”。
马渡村“求是书屋”。
木屋的主人叫何铁钢,今年77岁。老屋修建于1918年,仅比相邻的马渡风雨廊桥晚建一年。生于兹,长于兹,何铁钢的父亲、他的4个儿女,还有自己均在此出生、长大,老屋对他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
1971年,何铁钢离开马渡村工作,先后担任清塘公社党委委员、柘溪水库派出所所长等职务。虽常在外地,但他会时常回来看看。2013年,马渡风雨廊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与马渡风雨廊桥连为一体的这座老屋同被修缮。
紧邻马渡风雨廊桥的“求是书屋”。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老屋所在的马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屋周边环境变化尤为明显。2020年,退休多年的何铁钢决定搬回老屋,在青山绿水间和老伴享受养老生活。
“村里越来越漂亮,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说起马渡村这些年的美丽蝶变,何铁钢连声称赞。虽居住在“网红打卡点”马渡风雨廊桥边上,何铁钢和老伴儿也不嫌闹腾,总是热情地与游客攀谈。
从“求是书屋”窗外远眺青山。
今年10月,湖南日报社驻村帮扶工作队与马渡村村两委决定,进一步加大马渡风雨廊桥周边环境改造力度,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体验。改造想法之一,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基础,在风雨廊桥边打造一座可供休憩、读书的农家书屋。
“求是书屋”内景。
农家书屋建在哪?有人提议,何铁钢的百年老屋紧邻风雨桥边,又是传统木质结构,改成韵味十足的书屋是最好选择。可是何铁钢和老伴儿仍居住于此,改成书屋势必会对二老生活产生不便。
可书屋若选在别处,似乎又有些遗憾。最终,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决定还是找何铁钢聊聊想法。“老屋的堂屋和正房改成书屋,在生活上肯定会不方便。而且我们农村里又把堂屋叫做香火堂……”何铁钢开始确实有顾虑。
然而,当晚,这位有着5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决定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以最快时间腾出堂屋和正房,搬到偏房去住。
工人正在改造百年老屋。
经过几天改造,何铁钢的老屋焕然一新。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结合“马渡调查”精神内涵,题写书屋名字——“求是书屋”。屋内醒目的书墙上,各类农家书籍、党政读物等凸显了“古朴又不失新潮”的气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很快成为马渡村继风雨廊桥之后的又一“网红”打卡点。
“求是书屋”内的照片墙。
“来到马渡村,我们聆听‘马渡调查’历史、感受百年廊桥魅力的同时,还能远眺青山绿水,在小而美、又很‘潮’的书屋品味浓浓书香,这样驻足静心的时光十分美好。”游客李彩华说道。
“求是书屋”外景。
山水和鸣踏歌行,且以诗意共远方。如今,融合马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感悟的“求是书屋”,成为附近村民以及游客的好去处。这座绿水青山间的新型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大家青睐,成为马渡村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的一个缩影。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