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与俄罗斯及欧洲之间形成了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史称“万里茶道”。自古以来,安化人民深居山间,山山种茶,四季运茶,靠将制好的茶叶结成捆驼在马背上,通过一条条古道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刻,我们来到这座因茶而生的城市,去感受千年时光的沉淀,去探寻万里茶道的历史印记。
在安化大安村,有一座古老的茶园—渠江茶园,它是“万里茶道”遗存三处茶园之一,也是安化黑茶始祖“渠江薄片”原产地。
群山之上,云雾环绕,锁住了时间,锁住了渠江茶园的绿意盎然。虽历经千年,“渠江薄片”依旧回甘。
“万里茶道”在安化有一条保存最完整的古道—鹞子尖古道。从缘奇桥出发,穿过大坪歇伙铺,直上鹞子尖岭,若隐匿在山林里的石板路不变,匆忙的马蹄,急切的铜铃,依旧会在山谷里回响。沿石板路一路蜿蜒至洞市老街,这里是万里茶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曾经,远近的商贾茶客经过洞市,在此停下餐宿,或交易散茶。
走出洞市,在江南镇十来公里处,有一座风雨廊桥横跨麻溪,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漫步在永锡桥,恍然可见历史中在此避风躲雨的车马商队,它扛过了风风雨雨,也抚慰过远行者的心。
体会过高山的巍峨与山路的坎坷,再来唐家观古镇歇歇脚,感受曾经的茶贸商埠的热闹与惬意。
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千年古镇,依江而建,曾经的繁华落幕,吊脚楼又开始续写新的传奇。临窗眺望,饮一壶黑茶,与对岸漫话过去与当下。
色美味醇的茶汤源于古老的制茶工艺,走进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青瓦红砖还未斑驳,百年木仓的制茶技艺还在传承,从嫩绿的茶叶到享誉中外的黑茶,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安化人智慧与辛劳。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茶道发展的见证者。
循资水而下,有一座傍江而立的宝塔——三台塔,两百余载的光阴里,指引过多少南来北往的运茶船。尽管风雨沧桑了它的容颜,但它依旧矗立江边,成为了万里茶道繁荣的佐证。
一味茶,一座城,一条古道,半部茶史。马蹄、驼铃不再,茶香依旧,华章新启。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5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全生产等工作
- 陈竞主持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9次集体学习
- 熊炜调研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工作
- 熊炜调研“湘超”益阳赛区主场场地建设及备战情况
- 熊炜: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 陈竞:齐心协力为现代化新益阳建设贡献力量
区县新闻
- 又添一张“金名片”,安化腊肉获评知名商标品牌
- 桃江举办“村K” 大赛决赛,24名民间歌手亮嗓
- 安化农家书屋让学生乐享“书香假期”|湖南日报
- 珠海考察发现商机,远赴山东学来技术!大通湖区这个合作社试种“黄金”小番茄,亩产有望超3000公斤
- 沅江:300万元“攻坚基金”靶向激励秸秆禁烧“零火点”
- 安化黄精标准体系发布 产业进入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快车道”|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桃江县灰山港镇3万师生家长同上“开学第一课”%
- 竞聘上岗+外单位业务骨干担任考官,桃江县桃花江镇创新选人用人方式%
- 安化宝塔山村:计生系列保险进乡村,携手共筑幸福家%
- 利剑护蕾!安化羊角塘镇“广宣传+强巡查”双轨亮剑,筑牢未成年保护防火墙%
- 安化宝塔山村:义剪“微行动”撬动“大幸福”%
- 金塘冲水库枢纽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