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赫山区精神病医院持续深化医防融合,着力构筑精神卫生防治新生态:送医送药送希望|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辛菱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7月29日04版

益阳市赫山区精神病医院持续深化医防融合,着力构筑精神卫生防治新生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送医送药送希望

张佳伟 刘 曼

这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的守护,更是一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生动实践——

在精神卫生防治的“战场”上,益阳市赫山区精神病医院(赫山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持续深化医防融合,串联起“防、筛、诊、治、康、管”全链条;通过专业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团队常态化下乡走村入户“送医送药”,让精神卫生方面患者在“家门口”重拾生活希望,“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成为现实。

送药下乡2000多次,破解“救命药”购买难题

前不久,赫山区欧江岔镇欧江岔村村民姚珍(化名)又到了拿药的时间。这次,他到欧江岔镇中心卫生院,从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下乡“送医送药”服务团队拿到了3个月用量的药。

送药下乡。

姚珍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一种名为布南色林的进口药来稳定病情。但该药2019年才在我国上市,且属于精神类管控药,只能在省城大医院才能开到。为控制病情,姚珍在家人的陪同下,一年最少要去长沙开药4次,极不方便,也大大增加了治疗成本。

在一次下乡“送医送药”服务的过程中,赫山区精神病医院院长张辉了解到姚珍的困难,于是便积极向省城指定医院提出申请,先将药品采购到本院,再由本院下乡“送医送药”服务团队带到当地乡镇卫生院。

送医下乡。

今年1月,姚珍终于结束了多年来回跑长沙的奔波,在当地乡镇卫生院便拿到了药。“张院长帮了我们的大忙,真的非常感谢。”姚珍由衷地说。

以前,购买精神类药品,至少需要到当地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家住偏远乡镇的患者,来回一趟起码半天时间,遇到监护人年老失能、沟通出行不便等情况,病人很有可能被迫中断服药,增加病情复发、肇事肇祸等隐患。

送医下乡。

为确保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吃到放心药、安心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赫山区精神病医院每个月开展两次免费送药下乡服务。这项服务已开展6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累计送药2000多次。

送医下乡诊疗超5.4万人次,把诊室搬到患者“家门口”

7月23日清早,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胡春香带领下乡“送医送药”服务团队来到兰溪镇中心卫生院。

一上午,胡春香一行会诊了6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中午简单对付一口,他们便顶着炎炎夏日,走村入户为患者复查。

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主治医生胡春香入户为王磊检查。张佳伟 摄

得知胡春香要来,兰溪镇新沙村王磊(化名)早早地守在门口等候。胡春香他们一下车,王磊便捧出一把冰棍给他们。最近一年多,胡春香每个月雷打不动到兰溪镇走访服务。在王磊心里,胡春香是他的知心姐姐。

胡春香详细了解了王磊近段的相关情况,为他测量了血压和心率,嘱咐他饮食要清淡,并按时按量服药。“有了你们,我年迈的父母也不用跟着我跑那么远了,真的很感谢你们。”王磊发自内心的表示感谢。

送医下乡。

6年来,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下乡“送医送药”服务团队每月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深入全区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集中服务,大家耐心倾听、细致问诊、答疑解惑,进行健康宣教,指导规范服药,并针对不同病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之后,他们还会走街串巷,一次次叩响患者家门,对有需求的患者上门开展服务。

送医下乡。

至2025年7月25日,这支下乡“送医送药”服务团队已累计服务门诊患54523人次,免除患者门诊挂号费34.5674万元,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服务1457人次,大幅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从“治病”到“治心”康复赋能全周期

7月24日,赫山区精神病医院又一次举办精神卫生防治业务培训,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宁等3名专家受邀亲临授课。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宁为基层精卫专干授课。张佳伟 摄

精神卫生专干薛芳参训后受益匪浅:“参加这类培训,让我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教会群众预防精神类疾病。”

近年来,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为建立健全区域精神卫生医防融合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培训,能做到一月一场。

不仅如此,该院还积极推动建立精神卫生领域区、乡医师结对帮带制度,一对一“区带乡、师带徒”,带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支有理论、有技能、有情怀的精神卫生防治队伍。

赫山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暨业务知识培训在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举办。张佳伟 摄

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不仅注重自身诊治能力的提升,还注重患者心理与社会功能的康复。该院成立了心理健康管理中心,是目前益阳市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心理康复中心之一。专业的心理医师、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情绪调节指导,并开展个体治疗、团体治疗、沙盘治疗、家庭治疗等多元化心理干预。

该院还积极探索农疗、工疗和学习行为训练,通过手工制作、农作物种植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实用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院长张辉介绍,实践证明,农疗是精神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户外劳作,患者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责任感,同时促进肢体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

赫山区精神病医院创新开展农疗。

此外,赫山区精神病医院不断强化社会责任,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等上门随访,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并制定干预预案。今年以来,累计排查4000多人,协助送医救治20多人。

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当“送医送药”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赫山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从被动救治向主动管理质变,这亦是赫山区卫健系统持续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一个缩影,更生动诠释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实践与创新。(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赫山区精神病医院提供)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