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刘舒婷)今天,益阳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人士透露,近年来,益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动人才政策创新升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人才总量实现快速增长。目前,全市柔性引进罗锡文等院士专家40多名;从高校引进市直单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428名;培养高技能“益阳工匠”800余名。
益阳市始终把企业创新和人才引进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聚集人才,人才“反哺”发展,促使人才与产业良性融合。支持企业通过双重引进人才方式,抢抓科研人才,引进科研成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化效应,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区域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碳谷”、中国印制电路板(PCB)“第三极”。充分运用益阳籍14名两院院士,4名外籍院士、15名长江学者的优势,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68家。自2005年黄伯云院士在益阳组建金博科技产业基地以来,金博碳素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公司成为沪深两市“民用碳/碳复合材料第一股”,以金博股份为龙头的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引进一个专家、带进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企业和产业”的态势。
依托市委党校、双创孵化基地、职教中心等单位和教育机构,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各类人才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工作。通过走访调研、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全方位了解人才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实现培训菜单“私人定制”,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向全市高层次人才实行专岗对接、专人对接、精准服务,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新优势。出台含金量更高、受益面更广、精准性更强的人才政策,为落户人才提供保姆式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社保、子女教育、户籍、住房、就业创业、税收补贴等问题,让人才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有志之士。
益阳市建立完善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机制,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持续注入政策、服务、金融等要素“资源包”,让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近年来,全市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95家,建立333家企业的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连续3年每年净增超百家,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主动对接湖南省“4+4”科创平台,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推动设立湘江实验室益阳创新中心,促推PCB企业艾华集团获批省新型电子元器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进碳基新材料企业金博股份与中南大学共同组建高性能碳基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创新联合体。全市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质生产力效能持续释放。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