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9月23日07版
莫 蓉
清晨,湘西永顺县高坪乡三角岩村还笼罩在薄雾中,何平就已经背上药箱,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位2020年毕业于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定向培养班的村医,还是村综合秘书和全民参保宣讲员,负责1700多位村民的日常诊疗,以及政策宣讲、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乡亲们信得过我,因为我每天都在身边。”
何平是学校近5年培养的15000多名“新乡医”中的一员。“新乡医”们扎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成为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

“健康中国,基层是关键。”校长周志宏介绍,益阳医专坚持“新乡医摇篮、大健康高地”的办学定位,致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乡医”。
“下得去”为出发点的“全方位变革”——
以基层需求为牵引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要让学生“下得去”,顺应基层需求是关键。益阳医专从源头着手,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培方案不再是老师说了算。”教务处长陈铁军介绍,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面向教学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代表等,广泛走访基层,定期研讨问需。以此为牵引,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了5个专业,并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所有专业都以基层适应性为导向持续优化。

同时,聚焦基层诊疗能力,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基层常见病诊疗”“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 “康复与长期照护”“健康管理与居民全程服务”四大课程群,近3年,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0门,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职业院校一流核心课程6门,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
“用得上”为发力点的“全时空育人”——
以实操技能为重点 提升核心办学能力
近日,2024级4个专业18个“1+1+1”人才培养班的839名学生,奔赴11所教学医院,进入“病床边教学”阶段。
“1+1+1”人才培养即“1年校本基础+1年医院教学+1年基层实践”,是益阳医专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医学生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学生第二年便进入教学医院,“上午教室听课,下午临床实践”成为常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面落实。

学校推行“实操能力优先”策略。近三年投入1亿多元,新建176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省内领先的中药炮制实训基地,新建智慧实训室35间,全面更新提质原有实训室,使高水平实训室达到148间,实训条件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同时,突出智慧赋能,建成智能诊疗模拟室、远程医疗实训中心、VR急救培训系统等现代化实训平台,让学生熟悉远程会诊、AI辅诊、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智慧医疗场景。
有了高品质的实训设施和高质量的实操训练,学生技能全面提升,近三年获得省级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赛、创新创业赛奖项207项,其中,省赛一等奖22个,国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世界职业院校技能赛银奖5个、铜奖3个。今年,护考通过率98.15%,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执业助理医生通过率59.95%,接近全国平均通过率30.05%的2倍。
“留得住”为落脚点的“全周期培养”——
以开门办学为理念 打造终身培育链条
“培养‘新乡医’,毕业不是终点。”临床医学院院长阳泽华说,“我们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伴一生’,让他们‘留得住’。”

学校以“家园文化”和“乡土情怀”为核心,构建“新乡医”思政教育体系,从入学教育、校友分享到实地走访,强化“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使命认同。优秀校友“中国好人”刘大飞数十载坚守大山深处服务麻风病人的事迹等,成为生动教材。
深化产教融合,也是厚植乡土情怀的着力点。学校成立安化黄精产业学院等4家产业学院,建成8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又联手龙岭产业开发区,联合区内23家医药企业,成立益阳市智能制药产教联合体,成功晋级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这些,学生可参与从药材种养加工到药品研发生产全流程实践,与本地产业深度关联,夯实扎根乡土、服务基层的情怀。

离校后,老师依然在陪伴。学校构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全周期培养链条,推行 “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急救证书、健康管理师、老年照护等证书,并为毕业生提供技能提升与更新培训。“学校是我们持续提升、扎根基层的底气。”毕业后多次回校培训的安化县平口镇范溪村村医吴桂玲感受很深,“遇到疑难问题,老师还会远程指导。”
“既要让学生‘下得去’,更要帮他们‘扎得深、走得远’。”周志宏表示,益阳医专将持续在“新乡医”的培养道路上稳步探索。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