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廖簪
清晨的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益师园内,琅琅书声与晨光共舞。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学子们并肩诵读,与宣传栏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标语相映成辉。这幅动人的画面,正是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攀登牵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缩影。
深耕教案:把准民族团结教育航向
“民族工作不是抽象概念,要像备课一样精细谋划。”罗攀登常这样叮嘱同事。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细化为两份实施方案,一年内推动党委3次专题研讨、中心组2次深度学习,将民族团结教育写入学校发展的“总教案”。
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创新采用活页式教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民族英雄故事会”“文化交融情景剧”等生动形式,让课堂焕发新活力。
语言筑桥:架起文化交融彩虹
“普通话是各民族交流的通用语,更是连心桥。”罗攀登这话正在校园里化为现实。连续5年举办的经典诵读会、常态化的“推普周”活动,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100%。
2025年8月,益阳师专的推普团队走进安化县横市村,来自3个民族的12名团队成员针对横市村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的现状精准施策:面向儿童开设“童趣课堂”,为青年群体开展直播实训,对老年人聚焦日常用语教学。他们不仅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还致力用青春力量为乡亲们的“声音”赋能,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同心育苗: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漫步益师校园,处处可见民族团结的温情画面:石榴籽园里各族学子促膝长谈;演讲台上,回族学生王宇婕动情讲述追光者的故事;宿舍楼里,回族学生教做油香,苗族同学传授芦笙舞……这些温馨场景,都源自罗攀登的“金点子”。
益阳师专“青语筑梦团”在桃江县鲊埠回族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从清明节的烈士墓前献花,到中秋节食堂里的做月饼话家常;从走进桃江县鲊埠回族乡的“三下乡”服务,到每年十余场的传统节日活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师生心田。
硕果盈枝:绽放青春绚丽光彩
在罗攀登推动建立的“四位一体”教育体系里,理论研究与实践育人碰撞出奇妙火花。益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校的老师们,带着学生把论文写在民族地区的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开发培训包,在田间课堂教种植技术,对口民族地区的专业成了“香饽饽”。
更令人欣喜的是,各族学子在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第17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征文一等奖……正如罗攀登常说的:“当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定会结出成长的甜果。”
今日的益阳师专,民族团结教育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中激荡思想火花,在校园里促进文化交融,在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在罗攀登的引领下,这所百年学府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课堂,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 熊炜主持召开2025年三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熊炜督导检查国庆假期前安全生产工作
- 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调研组在益阳调研|湖南日报
- 2025年“益阳企业家日”“银城会客厅”政企座谈会召开 熊炜讲话 刘泽友胡立安出席
- 熊炜:全力以赴把零基预算改革抓实抓好、推向深入
区县新闻
- 五连冠!南县稻虾米再夺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329亿元领跑南方大米
- 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多途径协同发力,大通湖区金盆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
-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通湖区芸洲子村产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 又添一张“金名片”,安化腊肉获评知名商标品牌
- 桃江举办“村K” 大赛决赛,24名民间歌手亮嗓
- 安化农家书屋让学生乐享“书香假期”|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益阳:晚稻长势喜人%
- 桃江县高桥镇168次全民清扫,人居环境“美颜”进度条到哪了?%
- 赫山区谢林港镇滨河农民集中安置房拔地而起%
- 放学路上遇火灾,安化2名小学生教科书式应对%
- 既讲政策又分析产业发展,沅江阳雀洪村第一书记上党课干货满满%
- 一键启机,千亩良田“喝上”及时水!赫山区八字哨镇电力改造获赞%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