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科研成果走出“书架”!益阳师专科研为钥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辛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廖簪 郭婧琳 刘叶婷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鉴定系统,30秒即可完成茶样数据采集,年份鉴定准确率达 99.9%、品牌分类准确率98.9%。近日,湖南省第十二届“青年创青春”大赛中,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茶芯智鉴”项目团队凭借技术创新与产业价值在该大赛20%获奖比例下成功斩获优秀奖

近年来,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湖南“4×4”和益阳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成立四个校级科研所,接地气、解难题、促发展的科研导向,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校园课堂,为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师专力量

锚定产业痛点,科研为地方经济“破题”

“黑茶年份怎样鉴定?质量到底如何?”为有效破解黑茶市场中以次充好、年份虚标等乱象该校数字化茶叶融合创新及工业智能化两个研究所成员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围绕“人工智能多模态融合的安化黑茶品质鉴定与智能仓储系统”这一核心方向聚焦人工智能与传统茶产业的交叉创新6次到安化茶叶生产与仓储一线团队成员实地考察黑茶生产品质控制与仓储管理现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采集真实需求与数据支撑。

数字化茶叶融合创新及工业智能化科研团队实地考察。郭婧琳 摄

2025年8月,该研究所“茶芯智鉴-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光谱分析与深度学习的黑茶产业数字化领航者”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出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鉴定系统。该系统可精准识别黑茶年份、等级及品质,为黑茶产业规范化、数字化发展筑牢技术屏障。

守护文化根脉,科研为文化传承 “续航”

7月底,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希舜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叶婷带着团队成员开车2个小时,赶至桃江采访高希舜唯一在世学生符竹书老人。

高希舜美术教育科研团队采访调研。莫夏炎 摄

该研究所是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建设部署,依托该校在美术教育、师范培养、地方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科积淀而成立的。主要通过系统挖掘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高希舜先生在美术教育、思政内涵及文化传承等多维度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助力构建教育与文化融合新格局,推动益阳教育、文化、经济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据介绍,该研究所成员杨卫编撰的《高希舜研究》即将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高希舜的生平及艺术、教育贡献,不仅填补了益阳本土艺术名家系统研究的空白,还将为学校 “乡土美育课程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素材,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聚焦教育短板,科研为基础教育 “赋能”

“我希望为留守儿童搭建起一座盈爱的音乐桥梁,满足偏远地区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该校李百炼教授科研团队围绕“地方高校赋能乡村音乐教育”,通过“移动琴房”助力乡村学子音乐梦,在赫山区兰溪镇羊角学校建立钢琴支教基地,并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钢琴教室和第一支钢琴乐队。2024年,该校演奏队参加益阳市“中国速度·山乡新巨变”双钢琴音乐会并深受好评,成为地方高校助力乡村艺术教育的典型案例。

针对农村地区“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该校益阳地域文化资源传承与教育创新研究所组建 “乡村教育赋能工程”科研团队。该团队系统整合学校与地方资源,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构建覆盖“自然-人文-科技”的完整研究体系,致力搭建益阳地方教育资源专题数据库,为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提供基础支撑。同时,通过校地合作、课题孵化及学术交流,打造“骨干引领、青年参与”的可持续团队。目前该校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乡村种子教师等进行培训600余人次。

“要把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置入办学理念,写在益阳这片热土上。” 益阳师专党委书记李梦醒说。学校将持续彰显“立足本土、服务社会”的办学担当,继续深化“校地协同”科研模式,科研方向锚定区域产业升级、乡村教育提质、文化传承创新等核心领域,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金钥匙”,为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教育动能。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