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情绪价值拉满!湖南信息学院学子让沅江市阳罗洲镇敬老院充满欢声笑语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辛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7月30日讯(通讯员 张玳熔 周崔丽)近日,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湘信下乡团”实践队走进沅江市阳罗洲镇第一敬老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看到你们,日子都亮堂啦!”82岁的周爷爷攥着队员的手高兴地说。敬老院院长介绍,院里28位老人平均年龄78岁,多是周边村子村民

队员们将提前采购的物资分装成袋,送到老人手中。76岁的李奶奶接过装着蒲扇的网兜时“这蒲扇来得正好,刚好解了闷。”分发物资的间隙,队员们围坐在藤椅旁,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日子——谁年轻时在码头扛过货,谁种的棉花曾得过奖状。

东方红,太阳升……”队员清唱的歌曲刚起头,坐在后排的张奶奶便也跟着哼唱。她佝偻着背,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节拍,浑浊的眼眸里渐渐浮起光亮。这场即兴的文艺表演里,朗诵《变老的时候》的声音温润如泉,合唱《东方红》的旋律清亮如溪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夕阳漫过敬老院的青砖院墙时,院长捧着一封信纸走过来。“这是院里老人让我写的感谢信。”他指着落款处说,“他们说不出太多漂亮话,就想让你们知道,今天的热闹他们记在心里。”信上“为乡村养老添活力”的字迹,被夕阳照得格外清晰。

“这不是终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负责人接过感谢信时,指尖轻轻叩了叩纸面,“我们能帮院里检修电器,下次来带工具我们还能学更多经典老歌,陪大家慢慢唱。

车队驶离时,后视镜里的敬老院渐渐缩小,却在队员们心里刻下清晰的印记——乡村振兴不只是田垄上的丰收,更是老人们眼角的笑意;志愿服务不只是一时的陪伴,更是用青春力量续写的牵挂。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