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莫蓉 何红芝
“您叫我小谭就好,回到母校,我的身份永远是学生。”日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响应省委、省政府“校友回湘”号召,邀请优秀校友、温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峰教授回校讲座。在互动环节,听到有教师称他为“谭老师”,他谦逊地说。
谭峰是益阳医专(原益阳卫校)1992级检验专业6班学生。时隔30年回到母校,谭峰眉宇间依然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结缘卫校,医学种子就此萌芽
初中三年级时,谭峰对职业规划懵懵懂懂,看见益阳卫校检验专业备注“招男生”,便毫不犹豫地报名。正是这个看似随意的选择,让他与医学结下深厚情缘。
中专毕业就能分配工作,拥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16岁的谭峰有了“躺平”的念头。可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彻底打破他试图安逸的美梦。
时隔多年,谭峰依然记得解剖学试卷上那个鲜红的89分——这是全班倒数第二的分数。成绩出来那晚,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他原来自忖有点实力,这才猛然意识到班里卧虎藏龙。接下来,如似饥渴地学习,他的成绩从垫底跃进到前十,为他开启了探索生命科学奥妙的大门,关于职业的梦想,也渐渐变得清晰。
益阳卫校为谭峰种下的,不仅是医学的种子。课间的流行歌会、冬日的晨跑拉练……点点滴滴都滋养着谭峰。谭峰说,跑步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体力锻炼,更是意志和精神的双重练习。”
辗转逐梦,医学博士意气风发
从益阳卫校毕业后,谭峰回到家乡衡阳市中西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一边继续在南华大学学习。
上世纪九十年代,医院里简单、重复的工作,和外面绚丽多彩的世界形成强烈对比,谭峰一度迷失自我。
他只身南下赴广州,想要寻觅一番新天地。
在陌生的城市,他做过包装车间工人、学过理发,甚至在舞厅当过驻唱歌手……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意识到,想要成功,自身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他收拾行囊返乡,一头扎进考研队伍。2002年,他顺利考上温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专攻寄生虫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谭峰留校从教,2008年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疟原虫发育生物学研究。回国后,他继续从事医学教育和弓形虫相关研究,带领团队不断攻克弓形虫的研究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同频共振,医学讲台传递情怀
2023年教师节,谭峰被温州医科大学评为“最美温医人”。他是学生眼里亲切和蔼的“老谭”,授课风趣幽默,学生舍不得下课;他是严谨耐心的导师,手把手带学生做实验,曾把一个科研“小白”带到中国青少年科技奖的最高领奖台;他是学子梦想的点灯人,送勤学善问的科研苗子到国外深造,自掏腰包补贴费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谭峰看来,自己之所以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与母校益阳医专有着莫大关系。“何炽超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我们根本就舍不得下课”“入校时,班主任李忠良老师对我嘘寒问暖,经常到宿舍看我,让我很快适应了环境”“李子牛老师弹得一手好吉他,跟学生相处就像朋友”……时至今日,谭峰依然对母校老师如数家珍。
30年后再回母校,很少保存有熟悉的场景,但朝气蓬勃的校园和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无不感染着谭峰。讲座中,面对求知若渴的青年教师,谭峰倾囊相授。“只要母校需要,我必定全力以赴。”谭峰说,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位,他都会铭记师恩,不忘初心,与母校同频共振。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2月18日05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