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育新蕾
——我市全力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回眸
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汤革新 通讯员 庄腊希 黎昌伟
“我两个孩子就读的幼儿园转公办园了,一年下来比以前节省不少钱呢。”“我孩子上一年级时,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化解大班额后,班上人数少了,学习环境也好了。”“镇上的新学校建得漂亮气派,又分了年轻老师来,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统揽,聚焦民生关切的重点、热点、难点精准发力,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城乡同沐阳光,家长由衷赞叹。
长期以来,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造成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群众反映强烈。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于2017年4月下发《益阳市中小学校消除大班额实施计划(2017-2020年)》。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从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师资源足额均衡配置、规范中小学生招生行为、实施名校带动策略等方面入手,与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用3年的时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数94730个,2945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成功“瘦身”。
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前提保障。全市教育系统夯基础、补短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打破城乡教育空间壁垒,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五年来,全市完成乡村学校新建、改扩建和薄弱学校改造225所,188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辐射带动一体发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有力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促进教育公平,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均衡。我市加大公开招录(聘)力度,开展培养培训、人才引进、师德提升等工程,推进人事等各项制度改革,实现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优先补充乡村师资,着力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持续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提升乡村教育品质。5年来,全市共公开招录(聘)教师9168人,其中90%补充到农村地区,285个城区学校教师与391个乡村学校教师结对帮扶。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困扰着广大幼儿家长。为给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普惠教育资源,实现“幼有所育”良好愿景,我市从2020年开始,采取“新建一批、回收一批、盘活一批”的办法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目前,我市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累计新增公办园学位32747个,全市公办园幼儿占比达55.71%,超额完成公办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任务。
8月30日,我市教育部门迅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办学要求,下发《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做好均衡编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对起始年级新生实行“重点班”“实验班”等非均衡编班,各学校根据“均衡搭配、结构合理”原则,均衡配置学生和师资。现存的非均衡编班也将于两年后全部清理规范到位,实现各年级、班级全面均衡编班。
原载《益阳日报》(2021年9月27日A02版)
益阳要闻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区县新闻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 沅江市:500亩冬桃花迎风绽放,“春赏花、秋摘果”模式助农增收
-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0%,“洞庭虫草”沅江芦笋采摘忙
- 沅江腐乳一年卖出六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米顺”怎么让米来得更顺?引进高速育秧流水线日产16000育秧盘助春耕
便民提醒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