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通讯员 陈卫芳 昌诗琴
“隆隆隆”,4月11日,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的无人农场,一台插秧机正在作业,随着一株株翠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田中,光亮如镜的水田里披上了一袭“绿装”。正在作业的插秧机并没有人驾驶。这片无人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
机手对数据进行调试。昌诗琴 摄
科技力量在益阳农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农场作为当地的一种全新尝试,已有1年。
坐在办公室遥控种地
2023年初,大通湖区启动再生稻无人农场建设。无人农场总面积1118亩,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联合大通湖区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系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
唐启源介绍,无人农场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插秧机、旋耕机、除草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开展无人化改造。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农机可以在田间按规划路径有序作业。
无人旋耕。昌诗琴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农机不单能在田间自动作业,还能在作业完成后,自动归仓。也就是说,只需提前设定好作业任务,农机手即可彻底解放出来。
今日农事、农机数量统计、当日气象、虫情预测、智能灌溉……无人农场还有一个智慧农场云管控中心,能实时查看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开展农业生产,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唐启源说。
省力增效又生态环保
“农机无人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与请人工操作农机的成本相差无几,但前者较后者更省力增效,又生态环保。”大通湖区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熊姣军说。
手机即可操控无人农机。昌诗琴 摄
“目前,无人农场主要从事再生稻生产。再生稻是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熊姣军介绍,由于每一次无人农机作业,都是按照既有路径进行,可以将碾压率由40%降至10%左右,大大提高再生稻的发芽率,提高产量。去年,专家测产,该处再生稻无人农场两季亩均产量1199.2公斤,最高亩产达1289公斤,产量位居益阳市前列。
“统一的行走路径也方便除草机抓取杂草,降低除草剂的使用率,生产的粮食更加绿色环保。”熊姣军说。
打造可推广的湖区样板
“全国水稻看湖南,湖南水稻看洞庭湖。在洞庭湖腹地建设这样一个无人农场,很有示范意义。”唐启源说。
大通湖区田块大,又有农业机械化、数字化的基础,很适宜建设无人农场。唐启源认为,正在大范围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无人农场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目前,这家无人农场已实现种管收协同,下一步实现耕种管收烘全链条无人或少人化。据了解,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稻谷干燥系统,每小时可将14吨稻谷的含水率由28%降到13.6%,每吨成本15元,比人工晒稻谷更便宜。
前不久,益阳大通湖区对接大湾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大通湖区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胡练教授团队签约智慧无人农场博士创新合作站,旨在攻克一季稻、双季稻无人农场建设的技术难点,提高无人农场的适用面,打造一个可推广的湖区样板。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4月14日03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区县新闻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 沅江市:500亩冬桃花迎风绽放,“春赏花、秋摘果”模式助农增收
-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0%,“洞庭虫草”沅江芦笋采摘忙
- 沅江腐乳一年卖出六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米顺”怎么让米来得更顺?引进高速育秧流水线日产16000育秧盘助春耕
- “万家丰”春耕添“助手”,500台植保无人机帮防治
便民提醒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 春日花海+西游奇缘+桃林音乐会,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农文旅融合催生“花经济”%
- 赫山:河道治理施工忙%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