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3月25日07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李微 李成刚
3月的湖南,气温如同过山车,“一秒入夏,一秒又入冬”,这对早稻育秧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益阳市赫山区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慧育秧工厂。
然而,益阳市赫山区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慧育秧工厂的早稻秧苗,存活率高达98%。3月24日,记者来到育秧工厂一探究竟。
整个育秧工厂,就像一个巨型玻璃罩子,里面设置了智能化播种生产线、催芽密室、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育秧工厂5G物联网总控中心等。
浸泡了两天的早稻种子,被工人送上智能化播种生产线。
在浸种池浸泡了两天的早稻种子,被工人送上智能化播种生产线。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一个个秧盘“坐轨道”“钻山洞”,不到20秒,一批秧盘便完成播种,在机器臂的操纵下码放整齐,随即被送入密室催芽。“流水播种作业,每小时可以出2000盘。”该公司负责人薛永强介绍。
完成播种的秧盘被送入密室催芽。
随着催芽密室的门被打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里有什么高科技?”记者问。
“可以确保温度和湿度保持在稳定水平,两天1批次可催芽3万公斤,满足4000亩大田的栽种,相比传统秧田催芽节省一半时间,里面的紫外线灯可以杀菌,避免烂芽。”薛永强说。整个早稻生产期间,4个密室可以催15批次,服务6万亩大田。
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
经过精心催芽后,秧盘上长出嫩芽,便“腾笼换鸟”移至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进一步育秧。
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近10米高,如同一个立体停车场,每个秧盘可以循环调整自己的位置,10排育秧苗床摆放了30015个秧盘。育秧苗床上科技感满满:自动喷淋装置、补光灯、温度湿度监控装置、摄像头等。“温度过高时,排气扇打开,顶上的天幕拉上;光照不足时,补光灯模拟光合作用;秧苗干燥出现卷叶,喷淋装置自动喷淋。”薛永强介绍,10排育秧苗床都连接了育秧工厂5G物联网总控中心,通过总控中心可实时监控秧苗生长情况,还可以手机操控各项设备。
自动喷淋。
秧苗待到16至18天时,便可栽种。“在这里,一粒种子变为一棵秧苗,最快只需20天,相比传统育秧节省7至10天时间,存活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薛永强说。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