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军 郭朵朵
【创业简介】
“80后”刘昌盛,2016年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桃江创业。他网上销售土特产,经营农家乐餐饮和民宿,年销售额约6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年发放村民劳务工资10余万元。从乡村美景,到美食小吃,再到民俗传统,刘昌盛分享家乡之美,邀请更多人来桃江做客,感受这里的山清水秀和生活气息。他创办的“初寻南村”民宿,获评湖南省四星级旅游民宿。
【奋斗故事】
“忙到脚不点地!”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一拨又一拨客人来到桃江竹海慢谷农庄,聚会、烧烤、打糍粑。刘昌盛穿梭在游客间,往返于厅堂和厨房。他说,这些天累并快乐着。
刘昌盛(右)在竹海慢谷和客户交流。郭朵朵 摄
竹子砌就的餐厅和酒馆、错落有致的芭蕉叶、镶嵌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走进桃江县桃花江镇崆峒村的慢谷农庄,游客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感受宁静乡野美好。
刘昌盛和他的团队成立桃江湘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桃江初寻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让家乡风物特产收获“乡愁流量”。他们创立“我们回村了”视频号,刘昌盛在简介中写道:一帮“85后”“95后”“00后”混合编队,逃离城市回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家乡桃江,回村干点大事业!
加了2万多个微信好友,营销“家乡的味道”
2010年大学毕业后,刘昌盛进入北京一家企业工作。2016年,思乡心切的他把家乡用纯手工做蒿子粑粑的视频发到网上,引发同样漂泊在外乡友的关注,很多人托他购买。
刘昌盛立即嗅到商机,为什么不自己回家乡做呢?于是,刘昌盛辞职回到桃江,线上售卖蒿子粑粑和豆腐乳、腊肉腊鱼、酸枣皮等各种桃江土特产。
游客在三山停院聚餐。受访者供图
刘昌盛介绍,从最初售卖蒿子粑粑和土鸡蛋开始,相继开发桃江野生冬笋、梅干菜、腊八豆、酸枣糕、葛根粉、糍粑等,主要依靠朋友圈销售。
刘昌盛有3台手机,一台用于拍视频,另外两台用于联络客户。刘昌盛和伙伴们用镜头拍下制作特色农产品的过程和保存方法,并将视频发在朋友圈。随着微信好友的增加,订单越来越多。
刘昌盛说:“一开始做电商,一年也就几万元的销售额。真材实料的农家货、原汁原味的乡土味和诚实守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到2018年,年营业额达到50万元。”
刘昌盛前后加了2万多个微信好友,依靠朋友圈的私域流量,将桃江的土特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美食+文旅”,为农产品出圈加把“火”
刘昌盛说,从都市回到乡村既是出于家乡情结,也是看好回乡创业的前景,会一直坚持下去。
随着周末和节假日大量城市游客涌向乡村,吃和住成了一个大问题。刘昌盛及时捕捉到游客对于亲近乡村的休闲体验需求,开始做民宿。
觅一处清净,享一时悠闲。初寻南村农庄位于桃花江镇罗家潭村,与网红打卡地桃江乱石滩和素有“小洱海”之称的羞女湖湿地公园相邻。2022年,由民居改成的民宿初寻南村投入使用,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刘昌盛在初寻南村接受采访。郭朵朵 摄
刘昌盛说:“游客来乡村感受田园风光,图的是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吃得好才能玩得好,所以我们在农家土菜上下足了功夫。”初寻南村推出十几道农家菜,都是本村的家常菜,粗粮细做,色香味俱佳,深受欢迎。
为了让游客体验感更强,初寻南村推出水果采摘、打糍粑等体验活动。“竹甑清烟庭院腾,臼石围转杵乡情。案板簸箕糍粑密,糯米飘香满山林。”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桃江会有一场隆重的民俗活动——打糍粑。刘昌盛介绍,常见的糍粑由木棰捣制而成,在竹林资源丰富的桃江,通常使用竹竿捶打,这样制成的糍粑还带有一股悠悠的竹香。
今年8月,竹海慢谷试营业。刘昌盛拥有初寻南村、三山停院和竹海慢谷3家实体店。初寻南村以承办小型聚会和住宿为主;竹海慢谷以承办中大型团建活动为主;三山停院则以民宿为主。
刘昌盛介绍,他将重心放在乡村农文旅融合上,推动产业整合升级。在经营好3家店子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业态。
“刘昌盛是个很有创造力的人,大到房屋的布局设计,小到一个竹制的烟灰缸,都是他亲自设计的。这里的美食也很好吃。”桃江居民肖军说。
【奋斗感言】
刘昌盛:“做事一定要坚持。在乡村创业,大有可为。”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10月16日08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区县新闻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 沅江市:500亩冬桃花迎风绽放,“春赏花、秋摘果”模式助农增收
-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0%,“洞庭虫草”沅江芦笋采摘忙
- 沅江腐乳一年卖出六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米顺”怎么让米来得更顺?引进高速育秧流水线日产16000育秧盘助春耕
- “万家丰”春耕添“助手”,500台植保无人机帮防治
便民提醒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 春日花海+西游奇缘+桃林音乐会,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农文旅融合催生“花经济”%
- 赫山:河道治理施工忙%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