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菡
组织插秧、腾空粮食仓库……连日来,沅江市共华镇福安村益农服务社,7位平均年龄60岁的种粮人很是忙碌。“他们都是走南闯北的种粮‘老把式’,把村里的种田服务社交给他们准没错。”福安村党总支书记石国庆说。
高峰时福安人在外种田10万亩
福安村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土壤肥沃,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村”。石国庆介绍,福安人爱种粮、会种粮。全村2700多户,种粮大户就有300多户,一年亩产1000公斤在这里只能算“及格”。
“村里共有1.2万亩耕地,人均1亩多地,根本不够种。2004年开始,就有人陆续到外地种粮。”石国庆说,近些年来,200多名福安人的足迹遍布湖南大多数产粮县,远的还到了江西、湖北,最高峰时在外流转的土地总面积超过10万亩。
“可以说,哪里有抛荒地,哪里就有福安人。”在外种粮多年的曹卫明,今年58岁,他笑着说他种遍了整个洞庭湖区,哪块地好哪块地差,心里门清。
科学种粮、管理得当,收成好的时候,曹卫明种100亩田的效益有10多万元。
家里的田也不能落下
“你们这些大户出去了,村里的一些田却抛了荒。”2018年,时任福安村党总支书记的钟学安看着村里抛荒的170多亩田,想着跟村里的种粮大户合计想想办法。
“在家里种田虽然收入可能低一些,但更有成就感。”曾光明原来就是村干部,退休后出去种了几年田,听到钟学安这么一召唤,觉得家里的田可不能落下。
当年,村里便成立由全体村民持股的益农服务社,试着把闲散土地流转起来搞规模化经营。
几年下来,益农服务社已流转耕地3000亩,曾光明、王佑贤、曹卫明等7名种田能手回到家乡当起片区“种田经理”。他们每月拿2510元基本工资,种的田超出基本产量标准部分,还能享受10%的奖励。
“老把式”种田一点不落伍
“播种后1至3天,必须打封闭性除草剂;再隔10天,除稗子,又打一次除草剂”;
“除稗子后,3至4天施氮素肥;20天左右施混合多效唑的复合肥,提苗”;
“9月20日左右,将增加千粒重的药物加到治虫剂中喷洒,能提升稻谷产量”……
谈起种粮经,这些种田“老把式”有说不完的话。
石国庆告诉记者,虽然这些走南闯北的种粮人都能将田种好,但因每个地方土质不同,个人经验也就不同,种出来的水稻质量不一。后来大家在一起讨论磨合,总结良法,3000亩农田粮食量质齐升,每亩产量比一般种粮大户高出20%左右,每公斤稻谷价格高出10%。
“别看是‘老把式’,种田一点不落伍。”石国庆介绍,这些年,“老把式”也接受了现代农业科技理念,绿色防控、精准施药、测土施肥,甚至网络推广,哪样不会学哪样,“连无人机也玩得溜溜转。”
2018至2023年,益农服务社给福安村集体经济带来300多万元收入。服务社赚了钱,除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他都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助学等民生项目。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4月26日09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