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 产业兴旺 文化赋能
赫山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灿 通讯员 郭轩 崔若灏
白墙青瓦,楼房错落有致;平整宽阔,道路便捷通畅;机器轰鸣,生产忙而不乱;载歌载舞,村民笑容绽放……秋日的赫山区广大乡村,碧水环绕、满目翠绿,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宜居“靓”起来
今年以来,赫山区通过开展征地拆迁开工竞赛活动,召开美丽屋场专题流动现场会,制定标准化验收办法等,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成50个美丽屋场“六个一”主体建设,初步达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预期效果。美丽屋场建设涉及12个乡镇(街道),6000余户农户从中受益。
赫山区首创的美丽屋场建设模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去年探索的美丽庭院“六个一”模式,即一园、一圈、一屋、一池、一沟、一凼,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又探索了美丽屋场“1+6”模式,“1”即一个屋场一个主题,“6”包含屋场公共区域建设的六项基本功能:一水、一廊、一厕、一墙、一亭、一场。赫山区今年计划建设100个“1+6”美丽屋场,目前已有59个屋场完成建设,并在全市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上作为典型推介。这些美丽屋场像一个个支点,成了撬动赫山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被打造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赫山样板。
产业兴旺“富”起来
“我们村将建一个红薯粉集中加工基地,既方便村民就近就业,也为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今年3月13日,在赫山区衡龙桥镇黄土坑村农产品购销合同签约仪式上,黄土坑村党总支书记张令辉的喜悦难以言表。由黄土坑村村委牵头成立的赫山区裕登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与锦东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黄土坑村生产加工的红薯粉、红薯皮等食品,由锦东来公司负责销售,不仅让地地道道的零添加农产品端上了更多人的饭桌,也实实在在解决了黄土坑村农产品销路窄的问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赫山区按照“一镇一品”发展思路,明确“一主五特”产业布局,推进三产融合,催生新的业态,“红色、绿色、古色”农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加速形成。泥江口镇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将竹筷产业打造成产业兴旺的样板,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衡龙桥镇建设薰衣草产业文化园,打造薰衣草香料精加工、旅游观光、精品销售、历史文化挖掘产业链;泉交河镇依托胡林翼故居,扶持周边发展乡村民宿、饭店、农家乐,结合屋场建设规划“林翼文化综合体”,将故居打造成全省4A级名人故居景区;岳家桥南部主打建设油菜、金银花、油茶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北部以潇湘健身步道串联五大水库、美丽屋场……
今年来,赫山区着力发动群众、整合资源、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引导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上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0%。
为解决“怎样实现农业机械化”问题,和“有田无人、有人无田”的矛盾,赫山区在泉交河镇5个试点村探索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通过把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包装、挂网、租赁,收益按入股份额数字化分配的方式,实现“三化、三变、三增”,即土地数字化、交易市场化、行为规范化,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民、农业变实业,农户、村集体、经营大户三方增收。目前,赫山区已完成14个村土地数字化改革,耕地面积达49800亩。
乡风文明“强”起来
今年6月6日上午,“彩墨洞庭,美丽兰溪‘百名画家画兰溪’”写生采风活动在赫山区兰溪镇演艺文化岛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邀请16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2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和67名省内各市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加。艺术家们走进古街古巷、画廊公园,现场采风写生,用艺术的眼光寻找和挖掘兰溪古镇的美丽,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兰溪秀美的自然风光,创作出一幅幅体现兰溪古镇丰富人文景观和独特民俗风情的艺术作品,以艺术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以艺术赋能文化振兴是赫山区开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赫山区还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积极提炼当地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快文化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融合,努力探寻振兴与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密码,“红色、绿色、古色”农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加速形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逐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赫山区大力开展“最美系列”乡风文明评比、殡葬改革、“艾上扫除”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亮丽夺目。
(原载《益阳日报》2022-08-22 第A01版 要闻)
益阳要闻
- 陈竞:以归零心态奋进姿态 持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 益阳市政协七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 陈竞: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益阳提供坚强保障
- 熊炜:科学编制规划 系统谋划益阳未来发展
- 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迈向现代化 省政协调研组在益阳调研|湖南日报
- 陈竞会见肯尼亚基苏木郡城市经理迈克尔·阿巴拉·旺格一行
区县新闻
- 沅江:“虫情天眼+田间侦察兵”织牢40.8万亩稻田防控网
- 爆单了!赫山“伢子”小玉米销售火爆,今年总产量预计15万公斤
- 谁说洞庭湖区只种稻?大通湖区北洲子镇3960亩农田翻麦浪!
- 南县小龙虾,对了谁的胃?|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安化80多万农村居民喝上自来水 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5%|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大通湖区13.6万亩油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36公斤
便民提醒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这一家庭农场的黄桃熟了%
- 20多位独居老人获村干部“精准守护”,村支书喊话:村里替你尽孝,但盼你回家!%
- 速度堪比高铁的空中猛禽游隼受伤,大通湖区干部群众携手救治%
- 群众点单、志愿接单,安化县柘溪镇让需求清单变“幸福清单”%
- 南县明山头镇为保油菜籽颗粒归仓,做了这些事……%
- 富民村留守儿童名动京城:故事被拍成电影,画作同步展览%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