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箱蜜蜂养殖的“小打小闹”,发展到30多箱的规模,从极度贫困到年收入3万元以上,30多岁的李万军正是通过当地政府的帮扶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养蜂脱贫。这也正是桃江县松木塘镇政府精准扶贫的缩影之一。
李万军家住松木塘镇苍霞塅村草子坳组,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过世,由祖母拉扯带大。现在30岁出头的他养有一儿一女,家里的重担压在了他和妻子的肩上。迫于生计,李万军只能默默地扛起锄头,即使这样,家里的经济状况仍一直在贫困线下徘徊。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后,松木塘镇政府扶贫办工作人员及时向李万军全家人进行了政策宣讲,但他的祖母不愿意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因此他放弃了搬迁到更好地段的机会,依然把房子建在了这片深山坳里。
了解到他的困境后,扶贫工作队队员和苍霞塅村村支两委干部多次上门走访,给他详细讲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鼓励他立足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他细细的琢磨,深山坳里成片盛开的野花,让他发现了可以脱贫致富的机会:养蜂产蜜。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2014年,他从2箱蜜蜂养殖开始,除了正常的劳作、打零工之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蜜蜂养殖上。不会技术,他拿起书本,在松木塘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免费养蜂培训学习班上刻苦钻研;没有资金,扶贫工作队和苍霞塅村村支两委帮他筹措。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他不断总结着蜜蜂的习性和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终于,他的“蜜蜂军团”发展得越来越好……如今,他已从2箱的“小打小闹”,发展到30多箱的规模,年收入3万元以上。
李万军的养蜂脱贫路,正是松木塘镇人民政府为解决该镇易地搬迁户“搬迁后怎么办”的问题,所做的积极努力之一。近年来,松木塘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经过反复论证,利用本地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做大蜂蜜、黑木耳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一村一品,积极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努力使每一户的脱贫路都如李万军一般,能看得见的甜蜜希望。
益阳要闻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扬经贸之帆 助合作共赢 熊炜率益阳代表团访问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
- 陈竞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区县新闻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 从“一把火”到“一把钱”,千山红镇的秸秆这样“逆袭”!%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