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托起致富路
——南县青树嘴镇益丰垸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青延 孙志明 曹敏
走近南县益丰垸村余潮清、王正来、童全球3户已脱贫的贫困户家,红砖青瓦的住房,花草环抱的禾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般的田园生活映入眼帘。陪同我们来的村党总支书邹丽平说,这三户贫困户,都是通过村支两委和县广播电视台驻村帮扶工作队扶贫扶志,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发展产业,分别于2016年与2017年,脱贫致富的。

(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胡剑锋和台驻村扶贫干部到童全球家了解半年度稻虾发展情况)
莲藕架起致富桥
益丰垸村金华片的贫困户余潮清,全家7口人,5年前,家人因病致贫。2016年元月初,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后,与村支两委干部进入他家扶贫扶志,使他们一家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采取藕虾共作的模式,发展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在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协调下,余潮清一家人除经营自家的14亩责任田外,还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了本组村民的16亩责任田,开展藕虾生产。
在藕虾共作期间,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聘请技术专家,定期对他家生产进行指导,保证了藕虾正常生长。虾藕上市时,村支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又积极为他家联系销售市场。
余潮清家30亩藕虾田一年下来,小龙虾每亩纯收入3000元,藕每亩纯收入6000元。短短两年时间,到2017年底余潮清一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荒田变成聚宝盆
益丰垸村益丰片的贫困户王正来,一家3口人,2014年,家人因病因学致贫。2015年,驻村工作队进村帮扶以后,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对他家进行扶贫扶志工作,唤起了他家自力更生的精气神。经过扶贫干部与村干部帮扶下,王正来振奋精神,除在自家十亩责任田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外,还自告奋勇地承包了村里十亩多年来无人开发的荒田废塘,发展稻虾产业。天道酬勤。在王正来一家人辛苦经营下,他家一年的稻虾纯收入就达到了16万多元。
2016年底,他家拆除低矮潮湿的泥砖房,盖起了一栋小洋房。小洋房虽然只盖了一层高,但青砖红瓦,窗明几净,绿树掩映,花草簇拥。
土地流转助脱贫
益丰垸村的贫困户童全球,一家4口人。2014年下半年,家里两人因患膀胱癌致贫。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上户对他家开展扶贫扶志工作后,他们一家人振奋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2015年初,在村支两委的协调下,童全球除了在自家的10亩责任田里养殖小龙虾外,还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了左邻右舍村民的27亩承包田发展稻虾产业。
在童全球租赁稻田发展稻虾共作产业的前两年,村里每年几次聘请技术专家来村部传授稻虾共生技术课时候,童全球每次都是带着笔记本按时赶到村部,聚精会神地聆听专家讲课。专家讲授的技术,给童全球一家发展稻虾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仅两年时间,他家每年的稻虾纯收入达到了近20万元。
2017年12月,他家盖上一栋汉白玉栏杆,红砖青瓦的两层楼房,步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行列。
益阳要闻
- 陈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益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陈竞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11次集体学习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区县新闻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便民提醒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