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杨夏 陈旦华
7月29日午后,桃江县武潭镇八家村的阳光透过竹篾缝隙,在堂屋泥土地上洒下斑驳光影。73岁的刘务农正蹲在自家院子的竹篾盘前翻动酒曲,指尖的老茧抚过白灰色的小团子,表皮细密的褶皱里溢出浓郁酒香。不远处,村民薛建成也在忙着赶制新一批酒曲。这是八家村传承百年的制曲场景里,最寻常又最温暖的画面。
薛建成正在晾晒的酒曲。杨夏 摄
四代传艺 掌心温百年,秘方藏山坳 刘务农和儿子刘向明敞开装酒曲的袋子,拿出一枚凑近鼻尖轻嗅,眼神里满是敬畏。“从曾祖父刘菊香,到爷爷刘补山,再到我父亲刘务农和伯伯刘学苏,传到我这里已是第四代。”刘向明说,这门手艺,已在八家村的山坳里传了百年。 清末民初,刘菊香在外务工时偶然学得酒曲秘方,返乡后结合八家村多山地、盛产草药的特点,将秘方改良:用本地山泉水浸润糙米,搭配山坡上采的辣蓼等15味草药,再掺入陈年酒曲“引菌”,发酵晾晒10天才成。刘务农记得,小时候总蹲灶台边看祖辈揉曲:“双手在陶盆里翻飞,米粉、谷糠和草药泥揉得匀匀实实,‘掌心温度要刚好,太烫伤菌,太凉不发’,这话祖辈常挂在嘴边。” 百年手艺,就藏在这代代相传的掌心温度里。 一村共酿 酒香漫街巷,手艺养乡邻 在八家村,这门手艺早从刘家“走”进了全村院落。“当年刘家靠这门手艺让日子红火起来,生产队时期由队里组织制作,村里人种田之余跟着学,渐渐地家家户户都能上手了。”薛建成说,父亲学做曲时总揣着小本子记细节,如今那本子还在抽屉里,字迹被汗水洇得发皱。 现在村里几户做曲人,手艺根子都连着刘氏秘方,却各有巧思:有的调了草药配比,有的掐准了发酵时长。靠着实在口碑,沅江、赫山的酿酒户专来订购,客源几十年没断。上世纪70年代最热闹,山多地少的八家村靠制曲撑起了日子:凉伞村组的竹篾盘从晒谷场堆到屋檐下,妇女揉曲、男人送曲,归来的口袋里揣着票子,能给孩子扯新布、给老人买红糖。 守艺新生 甘苦藏岁月,薪火盼绵长 刘学苏家的曲房里,30℃的余温仿佛没散。墙角木箱虽空,却能想象出酒曲发酵时冒白绒的模样;墙上泛黄的笔记记着 “秘诀”,数字被摩挲得发亮。“做曲像养娃,温湿度差一点都不行。” 他轻拂笔记,眼前是老辈人测曲温的身影。 每年2月和9月做曲忙:草药当天晒干碾碎,和米糠、陈曲揉成“三光”面团,印成小方块发酵。“冬天曲房靠炭盆升温,一进一身汗,出来冷风一吹身体特别吃不消。”刘学苏笑着说:“跟草药、酒曲打交道,没生过风湿,许是手艺养人。” 然而,这缕百年酒香也面临着“断代”的隐忧。“村里会做曲的最年轻是我,其他人都70多岁了。” 刘向明无奈道。随着工业化酒曲以高产量、低成本占据市场,传统酒曲出酒率低、制作耗时的劣势逐渐凸显。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愿意静下心学这门苦手艺的寥寥无几。好在2024年刘向明回了乡,跟着老人学曲,准备靠直播继续讲好八家村曲香故事。 “八家村的酒曲不是普通的手艺,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村支书詹志昂对此深有感触。为了保护这门技艺,村委正申报县级非遗,就是想让这门手艺‘活’下去,让后人知道,八家村除了青山绿水,还有这样一碗藏着故事的老曲香。” 夕阳下,刘向明和刘务农一起将晾晒好的酒曲装袋,准备送往安化的酒厂。竹篾盘里残留的香气在晚风里飘荡,刘向明知道,这百年传承的酒香在八家村的“守曲人”手里,终将飘向更远的未来。刘学苏的老“曲房”。杨夏 摄
刘务农和刘向明正将酒曲装袋。杨夏 摄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任湖南省副省长
- 熊炜:用实干实绩书写益阳发展高分答卷
- 熊炜:以铁的手腕、铁的决心、铁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 陈竞主持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8次集体学习
- 陈竞:牢牢把握城市工作重点 不断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
- 陈竞主持召开七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区县新闻
- 桃江开展“夜鹰行动”,5家屠宰问题企业被集中约谈
- 赫山区农产品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上市|湖南日报
- 楹联专家点赞安化县平口镇用楹联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桃江全自动粮食烘干中心投产,日处理湿谷360吨
- 从“秸秆围城”到“点草成金”,桃江县灰山港镇每年3万吨的秸秆去了哪?
- 一枚蛋孵出十亿元产业集群,看赫山区蛋鸭产业如何加速崛起
便民提醒
- 消暑好去处!安化柘溪镇椒园村有条山涧瀑布,周边平均温度26℃%
- 搭把手,解难事!桃江一对母女接力帮助乡亲的故事%
- 桃江县大栗港资江大桥建设正酣%
- 南县中鱼口镇播撒家风传承“金种子”,累计培养学员200余人次%
- 趁晚上大伙一起纳凉,桃江县石牛江镇开了多个屋场会,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反诈、防溺水等%
- 双烟村的故事③一个传统村落:山村蝶变“等你来”%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