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黄拥军 龚璇
6月17日,走进沅江高新区服装产业园,只见智能吊挂系统在车间上空穿梭,电子显示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数字化设备。在沅江市,曾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工厂”
在家辉服饰的生产车间,50岁的缝纫工陈建文正熟练操作智能吊挂系统。5年前,他因腿脚不便,在传统生产线上步履维艰,每月工资仅2000余元,还常因返工扣款而苦恼。如今,得益于智慧工厂,他已成为车间里的“效率标兵”,月收入突破5000元。
“以前,一天跑几十趟搬物料,现在系统自动配送,效率提高30%,次品率从5%降到2%。”陈建文笑着说。2023年,家辉服饰投入智能吊挂系统后,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次品率也从5%降低到2%,中高端订单占比也从30%增至40%。2025年一季度,公司订单同比增长14.8%,新订单已排至9月。
生产车间。董琼香 摄
同样受益的还有湖南新马制衣有限公司。自2019年起,该公司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升级智能裁床、自动缝纫等设备,生产效益提升15%,员工收入增长20%。车缝工丁美蓉说:“现在品质更稳定,工资更高,公司还足额缴纳社保,干得更有劲!”2025年一季度,新马制衣实现产值6224.91万元,订单已排至9月。
产业回暖,税收增长超40%
沅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蜕变,不仅体现在企业车间里,更反映在经济数据上。
“2023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税收1982万元,2024年增至2842万元,涨幅超40%。”沅江高新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有8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2025年一季度园区服装产业税收完成946万元,预计今年税收超过3100万元。
订单的增长带动了用工需求。家辉服饰员工总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1人,新马制衣仍在招聘50名熟练车位工人。更可喜的是,智能化并未减少就业机会,而是推动工人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
在新马制衣工作11年的蔡伟,原本是一名普通车位工,经过培训后晋升为小组长,工资增长30%。“以前拼体力,现在拼技术,职业发展空间更大了。”蔡伟说。
产业升级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沅江市先后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二十条”》,多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
沅江高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林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力争到2026年建成全省智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