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6月11日06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贝勒
6月5日,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奎星村,记者走进晏桂明的果园,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果树枝繁叶茂,鲜果挂满枝头,长势十分喜人。
在乡村振兴、蔬果富农的种植道路上,退役军人晏桂明从种植“门外汉”到蔬果“新农人”,带动一方百姓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1976年,刚满18岁的晏桂明应征入伍,1982年,他退役回乡参加工作。
2015年,晏桂明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带领多名战友回乡搞起了特色蔬果种植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后来,他们成立益阳市银城南湖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晏桂明任总经理。如今他们的果蔬园林与山间稻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大好景象。
“果园总占地面积300亩,种植蓝莓、杨梅、柰李、枇杷、桃子等特色鲜果,还有鱼塘、家禽和蔬菜种植,年产值突破100万元。”晏桂明笑着告诉记者。
进入6月以来,各种鲜果即将成熟,一串串蓝莓挂满枝头,一颗颗杨梅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沁人心脾……
合作社专门聘请当地有种养经验的村民精心细致、加班加点地对果树逐棵进行人工疏果、修剪枝叶等。
在蓝莓和杨梅种植园,他搭建了部分封闭式防护网,防止鸟类偷食鲜果。除了每年打一次保果剂外,果树绝不喷洒农药,采用“外挂药瓶”式的新型防虫害手段,确保了鲜果的农药零残留。每年用于果园果树打理的人工费用达25万元,不仅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也兑现了他常挂在嘴边的“要做良心企业”的承诺。
“要想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得过‘品质关’。”他每年聘请土壤专家对果园进行系统测试,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底肥全部采用猪粪、鸡粪、豆饼、菜籽饼等有机肥料,让绿色无公害的肥料滋养果树,让消费者的“果盘子”更健康。
晏桂明时时刻刻惦记着乡亲、战友。在他的帮助下,周边20余名退役军人加入了合作社,吸纳了当地30余名村民常年从事果园维护、日常保养等工作。“老晏这个人啊,就是见不得我们吃亏,自己富了,也没忘记我们哩!”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奎星村村民芮振友告诉记者。
谈及日后规划,晏桂明信心满满地说:“要把合作社建成赫山区的一个标杆,不仅要将合作社农产品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持续推广,还要将旅游休闲文化穿插其中,让合作社更具亮点与活力。”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