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大通湖生态修复项目作为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工程的重要子项目,紧扣总磷超标、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生态问题,以自然的解决方案治理生态问题。通过以点带面探索生态种养转型,推动临湖精养鱼塘全面退养改种水草,不仅持续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质量,也给退养渔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大通湖水草产业。
同时,以“三产融合”模式为指引,完善产业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新路。“小水草”撬动生态转型大发展,大通湖生态修复成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明样本。
近日,笔者来到大通湖区一探究竟。
大湖治理引进“环卫草”,生态效益成效显著
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大通湖区通过种植水草进行水环境治理。截至目前,水生植被恢复超4万亩,沿湖植被带修复超65%,湖内水生植物达17种,以往的“水下荒漠”转变为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大通湖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获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大通湖水生植被恢复前。
大通湖生态修复种草后。
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大通湖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夏冬季回归候鸟约30余种10万多只,包括17种国家保护名录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35只、青头潜鸭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4100只,白琵鹭12只等15种二级保护鸟类,湖南省罕见鸟类赤嘴潜鸭4只。2022年10月,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组团”现身大通湖,总数40只左右。以水草为栖息地的底栖动物和鱼类也相继重现身姿,大湖生态系统日趋完善。
世界极危物种“鸟中大熊猫”黄胸鹀“组团”现身大通湖。
鱼塘转型种出“黄金草”,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近三年来,大通湖已经引进培育了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常绿矮苦草等水草品种20多个,积极打造全国水草供应基地,产品畅销全国。2023年水草的销售额达2000万元。相比于养鱼时亩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现在改行种草,亩均年收入可达8000元,特别是采用“水草+”种养模式的渔民,亩均收益高达10000元。大通湖的水草“走”出大通湖,来到韶山市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等地,为净化水质贡献力量。
大通湖水生态修复种草后。
好草养好水,好水出好蟹,依托良好的水体资源,大通湖区积极推进“水草+螃蟹”生态种养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采用“水草+螃蟹”生态种养模式产出的大闸蟹膏腴丰满、鲜香可口、品质上乘。“大通湖大闸蟹”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目前湖南唯一可以出口的大闸蟹品牌,已走出国门,对外出口到新加坡、迪拜、菲律宾等地区,仅2023年8月,大通湖大闸蟹就拿到9200万元出口中东订单,全年大通湖区“水草+大闸蟹”总产值2.3亿元。
大通湖大闸蟹。
高端发展打造“景观草”,民生效益逐步显现
大通湖区利用水草产业建设湖南省水生植物科普基地,保育120多种水生植物品种,通过多品种搭配名贵睡莲、穗花狐尾藻、美人蕉等水草进行景观造型,精心建设人工浮岛,连片开发牡丹莲、红楼梦、大沙锦等稀有品种荷花池,集中打造水草景观园。同时结合大湖东岸11.5公里绿色长廊、10里水乡花海、湿地科普宣教馆等景点,大力发展沿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体育运动及健康养老休闲产业。水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不仅展示了大通湖区丰富的生态物产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也带动大通湖区文旅产业消费升级,助力全域旅游。
大通湖东岸修复后。
大通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大通湖生态修复工程获评湖南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2023年“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2023年7月,湖南日报在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中专题报道了“大通湖,水环境治理新样本”;2023年8月,在全国首个生态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推介该区水环境治理。
大通湖生态修复精养鱼塘转型种植水草。
大通湖生态修复的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宝贵财富,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真正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今后,大通湖区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把水生态修复作为首要和长期战略任务,持续推动大通湖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众号)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