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6月8日,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岳家桥村的三峡移民产业基地,一排排小玉米植株随风摇曳,秆上的小玉米果穗鲜嫩饱满。“去年一根秆只结一个玉米棒,今年普遍结了两个,是个丰收年。”村民陈业勋开心地说。
陈业勋(左)和邓学奇在岳家桥村的三峡移民产业基地。雷鸿涛 摄
2004年,8户三峡移民迁入岳家桥村,陈业勋就是其中一户。“刚搬来这里,衣食住行啥都不习惯。”今年69岁的村民明国清说。
陈业勋发现,现在的村里“没啥赚钱的路子”,想种菜都“没个地儿”。陈业勋老家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厚坝镇,旱地多,村民都习惯种玉米等农作物。
“我们在发展移民产业时,注重发挥三峡移民特长优势,采取‘镇村主导、移民事务中心扶持、移民参与’的模式,助力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赫山区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令超介绍,近年来,经过探索,各方一致认为种植小玉米是条好路子。
小玉米,个头小,是适宜儿童食用的营养玉米,具有软、糯、香、甜等特征,比普通玉米更具市场竞争力。
“种小玉米,‘窝子’(土坑)要挖浅一点,一个‘窝子’只放两根苗。”在基地,陈业勋向记者透露种植秘诀,这些都是他20年前在老家就会的技术活。
“发展这个产业的主力军是8户三峡移民。他们有种植经验,又勤劳肯干,都是‘老把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学奇说,去年,岳家桥村试种30亩小玉米,尝到了甜头。
8户移民发挥自身优势,以劳动力和种植技术入股,从移民变身股民,全程参与小玉米的种植、管理、收割。村集体采取保底收购的模式,确保三峡移民在每亩小玉米基地的务工收入不低于2000元。如果年底村集体在基地有盈余,则大家还可以享受分红。“去年,我在产业基地种小玉米,赚到1万多元。”陈业勋说。
今年,基地面积扩大到70亩。再过10天,第一批成熟的小玉米就可以采摘了。
“我们新建小玉米加工厂,延长小玉米的销售期,增加小玉米的附加值。成立益阳市家美桥安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销售,为小玉米注册‘赫山伢子’商标。”岳家桥镇党委书记陈大如介绍,该镇正在打造小玉米全产业链。今年,全镇种植小玉米323亩,下一步将扩大规模至1000亩。
看到岳家桥村的成功,赫山区正在调研,准备将小玉米产业模式在全区推广。
“当初,我们帮助三峡移民拓展发展空间,垦荒种菜、发展产业;没想到三峡移民特别勤劳、特别能干、特别能吃苦的优秀品质带动了周边群众,让小玉米产业进入区委、区政府的视野,开始规模化发展。”益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主任谢冬明感慨地说。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6月14日07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熊炜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并讲授思政课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5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安全生产等工作
- 陈竞主持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9次集体学习
- 熊炜调研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工作
- 熊炜调研“湘超”益阳赛区主场场地建设及备战情况
- 熊炜: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区县新闻
- 又添一张“金名片”,安化腊肉获评知名商标品牌
- 桃江举办“村K” 大赛决赛,24名民间歌手亮嗓
- 安化农家书屋让学生乐享“书香假期”|湖南日报
- 珠海考察发现商机,远赴山东学来技术!大通湖区这个合作社试种“黄金”小番茄,亩产有望超3000公斤
- 沅江:300万元“攻坚基金”靶向激励秸秆禁烧“零火点”
- 安化黄精标准体系发布 产业进入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快车道”|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桃江县汤家塅村8年累计发放师生奖学金42万元%
- 桃江县灰山港镇3万师生家长同上“开学第一课”%
- 竞聘上岗+外单位业务骨干担任考官,桃江县桃花江镇创新选人用人方式%
- 安化宝塔山村:计生系列保险进乡村,携手共筑幸福家%
- 利剑护蕾!安化羊角塘镇“广宣传+强巡查”双轨亮剑,筑牢未成年保护防火墙%
- 安化宝塔山村:义剪“微行动”撬动“大幸福”%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