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1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益阳和天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生产线上,成千上万个电容器鱼贯而出,在工业级高清摄像头下,肉眼无法识别的瑕疵无处遁形;后台生产终端上,各环节制造工况、用料详情、设备运行等情况一目了然。
和天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探索,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
“最近我们又投入了上千万,购置智能连线钉组套和码垛机器人。”公司董事长陈宏志介绍,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天和电子产品质量领先行业水平,去年公司订单增长30%,今年预计增长50%以上。
在产品分装区,码垛机器人快速将产品分类、整齐堆叠,不一会儿,一箱箱电容器打包完毕,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工将产品分类打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现在机器人同事上岗,他们只需要事后检查,轻松了不少。陈宏志介绍,现在现场人员减少了10%,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
物料管理难度大、交货周期不确定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电容器企业高质量发展。借助数字技术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客户也更加放心。记者打开企业开发的App,就可以像查询物流订单一样,清楚看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原材料来源清晰,交货时间明确。
和天电子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从一开始就如此顺利。陈宏志在电容器行业摸爬滚打了近40年,从2014年起开始与“数字化”打交道,更换了六七家软件企业服务商,好几个项目“打了水漂”,顶着重重风险和压力,才摸准门道,走向正轨。
“以前同行都不理解,说我在做无用功,现在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陈宏志骄傲地告诉记者,公司入选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带动一批同行转型升级。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拥抱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必答题。
陈宏志制定了详细计划,今年要加大投入,扩大工厂面积,升级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废品率控制在1PPM(百万分之一)以内,让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电容器产量提高到6万支/天,交货周期缩短到3天。
眼下,湖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3月,我省启动“智赋万企”行动,加大政策帮扶、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根据省工信厅数据,2023年我省新增13.3万家企业上云、1.3万家企业上平台,新建智能制造企业94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517条、智能工位9785个。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1月30日03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蒋涤非看望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时强调:关爱环卫工人 共建美丽城市|湖南日报
- 王俊寿在益阳调研商务和民政工作时强调:科技赋能壮大产业集群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湖南日报
- 资水天山千里遥 湘疆情深一家亲 熊炜与王志武座谈
- 熊炜: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 扬经贸之帆 助合作共赢 熊炜率益阳代表团访问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
- 陈竞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区县新闻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益阳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