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学点办学条件差,适龄儿童因软硬件的缺失无法入学,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国家出台办学标准,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学质量。
日前,一个“山村孩子求学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扩散并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云南省广南县珠街镇阿多里村的8名一年级适龄儿童因学校“隔年招生”政策,无法入学。
针对学校今年不收一年级学生的问题,广南县珠街镇中心校校长黄义乾回应称,学校从2010年开始一直都是隔年招生,因为学校不具备正常招生的条件,一方面是硬件条件,教室、课桌椅不能提供给学生;第二个方面就是师资,一个班级至少要有一个老师,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只有4个老师。广南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王玉昆表示,广南县全县有63个教学点,隔年招生在教学点中是普遍现象,不是阿多里小学的问题,而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点即不成建制的小学,是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调整布局出现的新情况,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常见。到去年底,我国中西部教学点有9万个左右,在这些教学点读书的孩子有400万左右,量大面广。
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学点归当地中心校管理,在经费的拨付和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同时,教学点是非常规学校,标准投入难以保证其基本运转,超标准投入又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教学点难以获得地方政府公平、充足、有效的财政支持,面临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设施不足、无法享受教育现代化成果的发展困境。
教学点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更是承载当地居民希望的摇篮。阿多里村的教学困境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困境,办好教学点,是兜住整个教育底部的关键,也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
解决教学点办学危机,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出台办学标准,地方按标准办学。按照标准缺什么补什么,配齐资源,逐步实现数字化教学。其次,要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实现教学点和中心校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老师、统一编排课程、统一教学进度。最后,要保证质量,确保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跟常规学校是一样的。教师是保证教育品质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学点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留住乡村教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责编:李静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