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5月17日讯(通讯员 胡能灿 袁新京)齐心协力保耕地,中华“耕”本不能忘。今年以来,益阳市充分运用铁塔视频监测、卫星遥感执法、无人机巡查等高科技手段,着力打造“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精准服务春耕备耕生产,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确保全市域良田粮用落到实处。
铁塔“哨兵”实时监测镜头。
赫山区兰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坑塘变耕地
兰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新增耕地3000亩,新增粮食产能240万公斤,复垦建设用地35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项目规划整修新修道路180条,长约150公里;河湖水域综合治理34公里,清淤90万方;坑塘清淤101座,约125公顷;整修新修沟渠150条,约100公里;污染耕地治理375亩;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29处;农房集中居住点2个;外来生物治理4413公顷,实现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目前,项目一期已整修新修道路56条,整修新修沟渠58条,合计约47公里,新修泵房14座,新建美丽屋场5个,农房集中居住点1个,正在开展生态修复建设兰溪河北岸“十里画廊”。
安化县江南镇:恢复耕地专项行动,撂荒地变“粮仓”
安化县地处雪峰山脉北段,“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图斑布局分散,耕种条件复杂,耕地保护工作难度大。安化县江南镇洞市社区存在某处撂荒地,地势平坦且成片,面积约为114亩,新增耕地资源丰富。通过铁塔视频监测发现,2024年通过恢复耕地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耕地流失问题排查整改恢复工作,以实际行动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快“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护好一方责任田。
自耕地恢复工作开展以来,安化县压实耕地恢复责任、强化耕地保护宣传,抓实抓紧推进耕地恢复整改工作,充分发挥“田长制”作用,加强耕地保护监管,保障耕地恢复效果落到实处。
南县乌嘴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劣地变良田
南县乌嘴乡东风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中后图。
据东风桥村种植大户介绍,过去村里的农田大多是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巴掌田”“鸡窝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的“小田”变“大田”,田间灌排设施和机耕路得到了升级,便于水稻集中连片机械化种植和田间管护,预计亩均产能可提高10%左右。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播种施肥收割全程机械化,不仅让水稻日常管理更方便,还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收入增加了,农民种田就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南县是2023年全省唯一的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今年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56万亩,其中小田改大田面积8万亩以上。
截至5月14日下午5时,全市承诺耕地“春苗”行动省级审核通过12407亩,审核通过率98.1%。(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区县新闻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 沅江市:500亩冬桃花迎风绽放,“春赏花、秋摘果”模式助农增收
-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0%,“洞庭虫草”沅江芦笋采摘忙
- 沅江腐乳一年卖出六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米顺”怎么让米来得更顺?引进高速育秧流水线日产16000育秧盘助春耕
便民提醒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