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文学作品

>

正文
《竹海情韵》
发布时间:2014-07-10  来源:散文网  编辑:  

早就听说“桃花江畔美人窝”的传闻,群友们早就动了到桃花江畔看美人的心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也无可厚非。因此,群主体察民意,打算周末组织本群Q友到桃江一游。

 

然而天公不作美,临行前一天北风大作、风雨交加、气温骤降,刚刚立冬便初显威严。群友们的玩兴也降到冰点,非常懊恼。“老顽童”(本文作者)自我安慰道:“幸亏变天了,不然,要不要带老婆同行还左右为难。”“冷风”追问道:“何解呢?夫妻同游不好吗?”“老顽童”答曰:“特意到桃江看美女,黄脸婆在身边岂不醋意大发吗?”“涧芳”便道:“那就不带去便是了。”“老顽童”回道:“桃江美女如云,到时又怕自己稳砣不住呀。”“哈哈哈……”办公室内转忧为喜。

 

也许老天有成人之美之心,一夜北风驱散乌云,星光灿烂、天气放晴。翌晨,群主“高智”和副群主“建国生"、“慧慧”、“蓉儿”带领本群大大小小五十余人乘坐大巴向百里开外的桃江县进发。

 

雨霁天晴,阳光乍现,水汽蒸腾,晨雾朦朦。司机小心翼翼地慢速行驶,比平时多花了半个小时才来到距县城十余公里的第一景点:国家森林公园“洪山竹海”。 

来到“竹”字形园门,刚一下车,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周围群山环抱,漫山翠竹,中无杂树,山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像是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时浓雾渐散,变成一层薄纱笼罩山岭,远远望去,就好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等着新郎的迎娶。大伙呼朋引伴、三五成群涌进园门,到处寻幽探秘、和新娘合影留念。老顽童却被园门旁一间竹工艺品店所吸引,独自一人进店观赏:只见店内陈列着各种竹制工艺品,有竹制手表、酒樽、屏风、花鸟鱼虫竹烙画、对联、条幅、雕刻等。其中的竹雕是用竹根雕成的老人头像,利用竹子的根须作发须,飘逸潇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墙上挂着近2米长的竹刻条幅《兰亭集序》,仿刻逼真,再现了书圣之神韵。序中所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就是说的我们这群游客吗?“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不就是描绘的洪山竹海和清清桃花江吗?

 

出了工艺品店,老顽童赶紧入园去追大伙,一路攀行在通幽曲径上,好比在碧水中畅游。这里漫山遍野全是楠竹,地下是根根相连,地上是枝叶相交,好像人们心心相印、手手相牵、互相帮扶、相亲相爱。更加可钦可敬的是竹子本性耐寒、傲霜斗雪、刚柔相济,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永不褪色。即使被烧为黑炭,其竹节也保持原样毫不变形。因此,自古以来她便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一。也正因为竹子的坚贞品格和高尚节操,她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和画家吟咏歌颂和描画的对象。如唐朝诗人邵谒盛赞“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金谷园怀古》)。又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筼筜谷偃竹记》追忆了好友文与可画竹趣事,总结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经验,点明了中国画的特色是“略貌取神"、是写意而非写实:“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以精于画竹而闻名天下,其题画诗《竹石》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概括和歌颂了竹子的品性节操。画家自己也是以竹子为楷模:清乾隆年间(1753年)山东大旱,年过六旬的潍县令郑板桥为请求赈灾而得罪上司,便弃官归去,并画竹题诗告别百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竹子,乃禾本科、多年生,根和秆木质化,秆常中空有节,我国有150余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等地,性极耐寒。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慈竹、箬竹、淡竹、紫竹等品种。桃江竹子多为毛竹(即楠竹)。竹子一身皆是宝,不但可做鱼竿,还可供建筑用、可砌屋、可造纸、可编制各种用具、可做雕刻材料、可作园林绿化美化环境;竹笋鲜美可食,然于心不忍。因竹笋虽小,却有凌云之志,何忍食之?故古人惜曰“忍剪凌云一片心”!来我单位实习的四位年轻大学生不就是四根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吗?我们要好好关爱和培养他们,使他们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早日成才!

 

游罢竹海,时已近午。我们便匆匆赶往第二景点——新开辟的浮邱山国家森林公园。浮邱山位于桃江县城南十余公里处、地处桃花江以西,面积约58平方公里,山上有48面峰,顶峰海拔752米,从山脚开辟了一条S形土公路直至顶峰,有近4公里路程。它是湘中道教和佛教的主要发源地,为楚南第二名山,拥有“小南岳”之美称。山上以竹林为主,也杂生着少量花草树木,如同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和睦相处,共同繁衍,组成一个大家庭。

 

车到山前,大家赶紧下车赶往半山腰林场场部吃中饭。老顽童年老力衰、又矮又胖,爬到半道便气喘如牛、落在后面,就向前面的人喊道:“哎,你们就这样丢下我不管了吗?也不来个人扯一把。”走在前面的“樱子”姑娘赶快过来牵着老顽童的手一直扯到半山腰。人生在世,本该这样,谁有困难,大家都伸出援手,这样世界也就更加美满和谐了!就好比这漫山竹林,大家手牵手抱成一团抵抗风雨、共沐阳光、一同成长!

 

林场场部前坪开了十来桌,游客们围坐圆桌,开心地品尝着当地风味特产:冬笋肉丸汤、干熏笋炒肉、竹鸡火锅、腊竹鼠炒腊八豆……。老顽童和几位酒仙坐在一起开怀畅饮,满山翠竹把杯中白酒染成了绿色变成了“竹叶青”。嗜酒如命的“庆哥”不久便喝得满脸通红成了“红脸关公”。

 

吃罢中餐,大家又有劲了,便继续向山顶进发(而群主却是坐着小车上山,似有脱离群众之嫌)。不一会儿,来到“中天门”,门旁一副对联:"门建中天、跨越即登圣地,地连南岳、到来且作神仙。"

 

过了中天门,来到一户山里人家屋前小歇。此处有块平地,三间竹木瓦房一字排开,中间是南货店兼茶馆,门楣上有一招牌:“林家又一村”,门前地坪上摆放着几张八仙桌,还有一张自动麻将桌。四位女游客正在“修长城”,不时传来“自摸”、“和了”的喊叫声。老板娘年约四十、体态丰腴、穿着得体、双眼顾盼有神,好一个半老徐娘!看见我们几位落后的游客上来,忙迎上前来,一边满面春风地招呼客人入座,一边朝屋里的女儿喊道:“春妮,快端四碗擂茶、拿几包小吃来招待客人。”“哎——,来啦!”屋里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应答声,不一会儿,一位十八、九岁的女孩一手顶着托盘,一手摆着粉色丝巾从茶馆里飘出来,只见她:面若桃花带笑开,眉似柳叶裁。红唇微动,莺声燕语,耳际徘徊。手如玉笋送香来,仙女下瑶台。轻移莲步,秋波宛转,摇荡心怀。(《秋波媚·桃江美女》)。看来,世传“桃花江畔美人窝”所言不虚。我老顽童从春妮的纤纤玉手中接过擂茶细细品尝,如饮仙露,满身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品着碗中擂茶,我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十几年前的中秋时节,我携子随母回桃江老家省亲给外婆祝寿。外婆家坐落在一座竹山的半山腰,屋子全是用竹子搭建,家中器具大都是竹制品,连饮用水也是用碗口粗的竹子从中劈开、打通关节,从山上泉眼连接到屋旁大水缸中。看到我们的到来,外婆喜得合不拢嘴,不顾年老体弱,手拿茶树棒在擂钵中擂着芝麻、花生、茶叶和生姜,亲自为我们制作擂茶。我们喝着这乳汁般香甜的擂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大地母亲不就是这样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华夏儿女吗?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戴她、保护她,让她永远年轻漂亮!”第二天是外婆70华诞,恰逢中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举杯祝寿。晚上在禾坪上点起篝火,大伙团团围坐,边拉家常边赏月。年逾古稀的老外公兴致大发,唱起了古老的山歌《情姐定情》,后又戴着竹制面具跳起了古老的傩戏。再后来,又给我们讲起了当地有关擂茶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带兵攻吴,途经桃江,因盛夏暑热,军中疾疫流行,无药可医。一老太婆献上一道祖传秘方“三生汤”,即将花生、茶叶、生姜捣碎成泥,开水冲服,可除此疾。果然如此。从此,喝“三生汤”成为当地世代相传的习俗,后来加入芝麻,便成了今天的擂茶……。桃江省亲归来,我即作诗一首以记之:“四面青山翠欲滴,一江秋水绿染成。玉竹临风迎远客,亲朋把盏接归人。米酒擂茶品不够,家长里短话难停。明朝执手忍分别,来日梦中再相逢。”

 

忆罢往事,手中擂茶也已见底。我们便辞谢了这对貌若天仙的母女俩,继续向顶峰攀登。而“红脸关公”酒性发作,躺在前坪一张竹床上做起了黄粱美梦(也许他这位假关公是怕见庙里的真关公)。

 

好不容易登上山顶,峰顶上建有一座千年古刹“浮邱寺”。该寺始建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捐资重修。由于年深月久,寺墙已斑驳陆离,寺门外几株2000多年的古银杏树也是光秃秃的,树皮粗糙如老人饱经风霜而皱纹密布的面孔。

 

进得寺门,前殿是祖师殿,供奉着在此地修道成仙的道教祖师。殿门旁一联云:“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巍巍北镇南天。”乃明朝宰相大学士郭都贤所题。后殿便是大雄宝殿,供奉着无量寿佛(据说是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唐僧上天后被如来佛祖所封)。殿左是一面大鼓,殿右是一口铜钟,僧尼们做早课敲钟、做晚课击鼓,故有“暮鼓晨钟”一说。正殿旁有一偏殿,供奉着千手观音,造型奇特,巧夺天工。看来浮邱寺乃是佛道合一的庙宇,实属罕见。也许佛道原本一家,后来才分道扬镳。

 

山上及寺周尚存飞来石、丹台、炼补亭及火云洞等古迹文物,蕴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一,浮邱山南麓有穿天坳,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剩下两块石头,一块丢在青梗峰下变成《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一块便弃在浮邱山上名为“飞来石”。女娲累时所歇凉亭即“炼补亭”,有联为证:“炼石功大,补天术幻。”补好天后,女娲便在桃花江(一说益水)中洗浴,洗尽污垢后裸身睡于岸边化为“羞山”(即今修山),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传说二,浮邱山峰圆而不周,共工与祝融相战,怒触不周山,所触之山便是浮邱山,故此山又名不周山。传说三,山下有一火云洞,祖师爷镇锁一条恶龙在内,春天洞内涛声如雷,冬天洞中直冒热气。女娲便是借洞中之风鼓火才炼成五色石。清朝重臣陶澍题有一联:“云气飘飘,惚见天边来鹤驾;泉声汩汩,久闻山下有龙吟。”

 

拜完浮邱寺,日已西斜。大伙只得依依不舍地下山来。远眺山下,不料又是一番景色:只见万亩良田阡陌纵横如棋盘,千座绿丘散落其间似棋子。山丘下一溜溜白墙红瓦的村舍民房在竹林中半隐半现。这不就是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吗?老顽童不由得吟诵起前不久所作的《重阳菊花赋》来:“居有屋兮耕有田,衣食足兮心陶然。无硕鼠兮食我黍,有君子兮爱众生。人相亲兮无争斗,均贫富兮等贵贱。”古人的美好愿望在今天已然实现。今天群主“高智”带领我们登浮邱,明日新上任的习大群主(人民群众之主)将带领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中国群奔小康!

 

下得山来,登车返家。挺拔秀美的浮邱山在眼中慢慢消失。大巴车一路摇晃,像一只大摇篮,群友们大都闭目养神、昏昏欲睡。不知是玩累了,还是沉浸在这山青水秀的人间仙境?突然,后面传来“扑通”一声闷响,惊得群友们开目视之,原来是周舟母子俩从座椅上颠落到地板上。老顽童立即打趣道:“哟嗬,周舟你们俩娘崽看见这里蛮好玩,就赖在地上不想走啵?”周舟就鬼打鬼地回道:“对!就是不想走呀。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愿在这世外桃源住上一辈子!”“哈哈哈……”车厢中飘出一阵幸福美满的笑声,引得路边漫山翠竹在笑声中翩翩起舞,不远处的桃花江也微波荡漾、一路欢唱,像一条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万亩竹山中起伏流淌……

 

(注:文中所有人物皆用网名或化名

 

作者:肖力丰    系湖南省沅江市凌云塔学校教师

文章阅读网:sanwen)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