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文学作品

>

正文
益方之言59|荡、熨、炙:字是同一个,音差千万里
发布时间:2023-10-17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荡·熨·炙

  荡,繁体字有两个:蕩和盪。古有蕩水,东入黄泽(黄河),后来这个字当地名时写为“汤”,今河南还有汤阴县。而“盪”,《说文》释之:“涤器也”。后来“盪”由涤器引申为洗涤动作,其基本意思为摇动、摆动。益阳话有“将碗荡一下”的说法,指将碗草草的冲洗一下。

  蕩,后来往广阔、平坦引申,如浩荡、坦荡、扫荡等。益阳的芦苇虽多,却不用《沙家浜》里的“芦苇荡”。他们的“荡”指浅水湖。益阳的浅水湖,大的就用“湖”,小的用“凼”。“晃荡”“闲逛”在益阳讲成“打调”“荡来荡去”“荡”,如“你天天咯样荡,一世何得了咯?”“你又荡到何海去?”

  在益阳话里“荡”另有两个读音。

  读laong(五声)时,义为摇动、摆动。如“半桶水,荡得响”“你再吵,我几家伙荡死你!”有一词“荡(一声)通”,言状态如一节竹子,水在里面可以来回荡动无碍,引申指思想意识的通透。如“你把道理讲得荡通的哒,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做好的。”过去耕种水田,有一种农具叫荡耙,宽幅超过三米,人掌握,牛拉着,将水田荡平。

  有词“荡(lāong)空”,指拿着瓶、罐等荡一荡,里面什么都没有,以此来形容空的状态。

  “荡”读táong时,如打荡、荡脚、荡桨、荡船、荡刀布等。湖区下大雨,农田尽成水域,叫“打荡”。禾苗长到一定时节,要踩草、中耕,这一道工序叫捅(踩)草,也叫“荡脚”。划船叫荡船、荡桨,如《山乡巨变》:“一只横河划子,装满了乘客,艄公左手挽桨,右手用篙子在水肚子里一点,把船撑开,掉转船身,往对岸荡去。”剃头匠有一块布挂于墙上,剃的过程中会不时将剃刀在布上来回擦拭。这块长条形的布叫“荡刀布”,只是此处的“荡”往往念为三声。荡刀布油腻得发亮,家长批评孩子衣襟、袖子脏象时,会形容它为“荡刀布”。有一俗语“豆腐不是荡刀的”,说豆腐虽然像石头,但它极软而易碎,不是荡(磨)刀的,引申指对手太软弱,经不起打。另有一种“荡(táong)耙”,与上一段说到耕田的荡耙名同音不同,却是晒谷的一种工具,也叫板耙(子)。谷晒在禾场里,要常翻动,匀谷耙子将谷铺平了晒;荡耙(板耙)将谷推拉成一列一列的,叫开荡,可将地上的湿气晒干。如此交替,晒谷的效率更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中的“圬”就是磨平、粉饰的意思。圬子是泥工用来抹平的工具,益阳话叫“荡子”。这个“荡子”也可以写为“搪子”。搪,有个义项为“均匀的涂上泥或涂料”。

  另,益阳人称鞋垫为“荡底”,取义应指它平垫于鞋里,且可以常取出来洗涤,而不必经常洗鞋子。此“荡”有抹、擦之意。

  熨,有两个读音。读为yùn时,意为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就是熨斗的熨。读为yù时,组词“熨帖”有合适、恰当、妥帖、安宁、舒畅之意,在益阳更有干净、整齐甚至完成的意思。

  《山乡巨变》:(李槐卿)“她担心,山林入了社,将来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找乡政府开条子……”其中的“火夹子”应是火架子,就是烤火的架子。难在这个“玉”字。笔者认为“玉”应写为“熨”。

  熨、慰、蔚都是后来的字,火、心、草都是后来加的,本字是“尉”。“尉”本来的读音是yù,yùn和wèi是后来演变出来的读音。“尉”的本义为按摩,由身体的上部按到下部,后来加偏旁各强调它的一部分意思。加“火”就指金属烧热来烫。只是普通话这个用法读了yùn,而益阳话还保持其本来的读音yù。

  联想到益阳的小郁竹器。对外宣传说:郁,益阳方言,是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

  “郁”的繁体字为“鬱”,本义为树木繁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仰慕西周的文化,如树木一样繁盛。“郁”最常见的组词是“郁闷”“郁积”等,是说人心中情绪“繁茂”得过分,有些难受。

  例句中的“玉”和“小郁竹器”的“郁”,都意为“加热使弯曲”,我认为都应写为“熨”。

  炙,“烤火”在益阳话里叫“炙(zà)火”。粤语、客家话、赣语、闽北等方言,也使用“炙火”一词。“炙”的字形就是肉放在火上烤。“脍炙人口”,脍为切细的肉,成语本义是精加工的鱼肉,用以形容好文章。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重帘幛风,围炉炙火,客至其堂,不知其外边之有寒也。”

  周立波《山乡巨变》将“炙火”写成“照火”,属误写。小说中用有俗语:“叫化子(乞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该俗语中的“怀里”,本是“胯(益阳音ká)里”,因为“胯”的俗音一时难以确定写为何字,也写成了“怀里”。“怀里”远不如“胯里”准确、生动。

  还有,我们称炙烤人的太阳叫“炙日子”,太阳烤得人难受叫“日头炙人”。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