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典型报道

>

正文
湖南日报 | 粮食安全重于天——安化县多举措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29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伟  

  ■ 龚 伟 李 尤

  粮食安全重于天。

  大山深处的安化县,山多田少,人口众多,如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更是责任重大。

  2022年以来,安化县贯彻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围绕“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8.5万亩,较去年增长0.98万亩,增长1.45%。完成粮食总产25.1万吨,较去年增长0.65万吨,增长2.6%。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2022年安化县积极、大力推广玉针香、晶两优1212等高档优质稻品种,全年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比去年增加2.4万亩;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5万亩;完成双季稻轮作试点0.38万亩;一季稻优势区发展“中稻+再生稻”1.6万亩;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结合国家粮油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要求,创建荞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0.3万亩。

image.png

  连片的稻田。

  健全机制夯实发展根基

  “安化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县,要实现乡村振兴,粮食生产安全是基本保障。”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安化县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安化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制、“四包一”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种粮大户责任制,对种粮大户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服务;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高位推进粮食生产。

  制定规划方案。早谋划、早部署,出台了《安化县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意见》、《2022年秋冬农业生产实施方案》等多个保障粮食生产文件,对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将任务层层分解压实到乡镇、村组、大户、田块。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张贴标语等形式广作宣传,大力宣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2022年,安化县组织电视台对粮食生产开展相关报道10多次,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发表粮食生产相关信息文章40余篇。此外,由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组,加强对全县粮食生产工作的检查督促与考核验收,将粮食生产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将考核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定期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政府督查室对各考核对象的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将粮食生产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

  对涉农资金的使用,也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明确了资金使用重点,严格审批拨付程序。2022年,全县共拨付粮食生产资金5772万元。

image.png

  荒田开发。

  “三大模式”保障播种面积

  “今年1200多亩田,我们前段时间算了账,大约有30多万元收入。”12月27日,安化县东坪镇中砥村种粮大户谌武科谈起自己近20年的种粮大户经历,一个劲地感谢党和政府政策好。

  谌武科从本世纪初开始专业种田,从最开始的200多亩发展到如今1200多亩。这些年来,他开荒出来的田地就达到500亩以上。“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知道粮食短缺的滋味,所以看不得田被荒掉。”谌武科说,这些年来,不仅在中砥村,周边的几个村他也去开荒,由于山区开荒不易,一亩田怎么都要1000多元开发成本,有时候好几年都收不回来,但谌武科无怨无悔。他说,只要国家的基本农田没有荒废,自己赚点还是亏点,都是小事。

  这几年以来,安化县农业农村局对种粮大户加强了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推广了优质稻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益,让谌武科这样守护土地的人,慢慢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泥腿子’,这也增加了我们的干劲。”如今的谌武科,不仅自己坚定信心继续当种粮大户,还把自己的妹夫、儿子都叫回来,一起奋斗在绿色田野上。

  自发开荒,是安化县种粮大户们基本都存在的耕作模式。2022年,全县还通过“三大模式”的强力推进,保障粮食生产面积。

  推行集中育秧模式。制定了《2022年安化县早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围绕粮食生产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维持较高水平、品质进一步优化要求,在羊角塘镇等20个乡镇、120多家育秧主体开展早稻集中育秧5万亩。狠抓工厂化育秧大棚建设,新建了21条生产线。

  推行稻油轮作模式。大力开展稻油轮作试点,在羊角塘镇、冷市镇等10个乡镇59个村(社区)建设10个示范点,实施稻油轮作试点面积2.32万亩,集成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等生产新技术,示范带动完成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13万亩。

  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统一购买优质大豆种子33900斤、优质玉米种子22600斤,免费发放给集中连片复合种植农户。组织全县70家经营主体开展大豆高产竞赛,通过主提单产、辅扩面积双途径,集中打造一批大豆高产百亩方、千亩片,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image.png

  农民喜获丰收。

  推广优质稻提高土地效益

  12月26日,安化县马路镇潺坪村种粮大户瞿孝云正组织农户对刚刚种植的油菜进行培管。农闲期种一季油菜,是瞿孝云多年来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肥沃度,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近年农业农村局不断推广优质稻,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效益。”瞿孝云说,以2022年为例,他种植了300多亩玉针香,占了承包田的三分之一多,大约400公斤的亩产,但米可以卖到每公斤20元,“这300多亩优质稻的效益,比其他600多亩田的效益加起来还要高。”

  “明年开始,我们慢慢地还要提高优质稻的种植面积。”瞿孝云说,现在市场对高端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让他信心百倍。

  今年来,安化县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推广专用型早稻品种和米质达到国标二等以上的高档优质品种;开展新品种适应性试验示范,建设梅城镇、乐安镇10000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等生产新技术;在羊角塘镇、大福镇等乡镇创建了16个100亩以上示范点,其中大福镇、长塘镇、乐安镇、梅城镇等重点乡镇在集中连片区域创建300亩以上示范点,全县双季稻示范点创建面积达3800亩以上;在大福、仙溪镇等乡镇创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千亩示范片,其他习惯种植区域创办百亩示范片,示范带动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实施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建设,建设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基地10个。

  全县大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农艺农机结合、旱杂粮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全面推广品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确保粮食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抓好农技服务。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种粮大户责任制,对300亩以上双季稻种粮大户明确1名县级领导、1名局党组成员及1名技术指导人员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服务。成立25个技术指导工作小组,组织30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四下乡”活动,动员2000户种粮大户开展粮食双稳“十百千”行动和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三选”“三比”活动。累计出动技术人员1600人次,收集解决技术问题100余个。抓好社会化服务。积极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其他新型主体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在不流转耕地的条件下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突出标准大棚育秧、机插(抛)秧、稻谷收储烘干等关键机械化生产环节,通过备种、浸种、全自动化育秧生产等一体化步骤,建立早稻育秧基地120个。

  (安化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供图)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2月29日04版)


一审:邢玲 二审:杨军 三审:郭云飞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