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
湖南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6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两倍●2016年,湖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5万人,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两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
溆浦县祖师殿镇赤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舒社文一家忙着贴对联,庆祝乔迁新居。(资料照片)周磊 摄
■编者按
2015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湖南的精准扶贫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村,有着怎样的样本意义?正在酣战的武陵山区、罗霄山区,发生了哪些动人的脱贫故事?从今天起,湖南日报开辟“精准扶贫在三湘”专栏,力求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我省历史性的扶贫进程,敬请关注。
华声在线4月10日讯(记者 刘勇 柳德新) 就着今天的春雨,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在屋前的“花盆”里又栽了几株山花。龙先兰家的“花盆”,是他用两个木桶做成的。他去年养蜂收入3万元,既脱贫又“脱单”,还接通了自来水,再也不要用木桶挑水了,就利用木桶种花,“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也要追求环境更美、生活更好”。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湖南全省上下响应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令,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精准发力。越来越多的龙先兰们得益于精准扶贫,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好日子。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突出精准校贫,健全贫困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将不符合条件的34.14万人剔除出贫困行列,补录贫困人口34.86万人。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压实工作责任,省、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确保任务到人、责任上肩。全省8000支工作队驻村扶贫,63万名党员干部与187.3万贫困户“结穷亲”,实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建立“1+10+17”为主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1”即1个目标指南,“10”即10个方面的保障措施,“17”即17个行业部门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大幅增加扶贫投入,2016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两倍,并新增21亿元债券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51个贫困县全部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七大行动”: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开展劳务协作脱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强教育脱贫、实施兜底保障脱贫、开展医疗救助脱贫、探索生态补偿脱贫。其中,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行动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实施重点产业项目300余个,直接帮扶100万贫困人口发展生产。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形成扶贫小额信贷、“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等“湖南模式”。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年,湖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5万人,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武陵源区和洪江区两个省级贫困县(区)脱贫摘帽;51个贫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贫困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益阳要闻
- 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 奋力推动新时代益阳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7次常务会议
- 陈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 熊炜主持召开2025年三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熊炜督导检查国庆假期前安全生产工作
- 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调研组在益阳调研|湖南日报
区县新闻
- 桃江探索“稻鸭共生”种养模式,鸭子成了生态循环系统重要一环,亩均节本增收超千元
- 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破千万!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有妙招
- 全国台球桌,七成安化人造|湖南日报
- 五连冠!南县稻虾米再夺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329亿元领跑南方大米
- 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多途径协同发力,大通湖区金盆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
-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通湖区芸洲子村产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便民提醒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 “只要她开心,再累都值了”:一位母亲11年用舞步让植物人女儿重生%
- 桃江:数千亩红高粱丰收在望%
- 从“一把火”到“一把钱”,千山红镇的秸秆这样“逆袭”!%
- 益阳:晚稻长势喜人%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