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市县传真

>

正文
大通湖:“门店+下村”经营模式走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5-0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李冰  

通讯员 刘佳贝 蔡俊

5月3日,在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惠民渔药水产店,顾客们一大早就来选购饲料和渔药,更有许多顾客特意来请教水产养殖经验。店老板李卫虽然忙得满头大汗,但一直都笑容满面。

李卫被当地人称为“水产养殖专家”,他从2012年大学实习开始算起到目前,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已经6年了,今年3月,他顺利的拿到了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李卫介绍说,大通湖区水产资源丰富,父辈们长年以水产养殖为生,高中时,他家养的鱼因病害多,产量低,所以他大学选择了水产养殖专业,并立志要用专业知识提高本地的水产养殖水平。

心怀梦想的李卫在起初的创业路上并不顺利。2013年,经过了一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他回到千山红镇租下一间60平米的小门面,和舅舅共同经营一家渔药饲料店。当时,在别人看来,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子只怕没什么经验,所以大家对他不太信任,门店的生意也冷冷清清。在勉强维持了几个月后,舅舅因生意不好而无心经营,家里人也不支持,面临双重压力的李卫不断反思,他认为,要想继续走下去,必须要改变经营模式,得到大家的信任。

有了想法后,李卫马上开始行动。他先从顾客身上下功夫,每位到他店里的顾客,他都会主动的了解具体的养殖情况。等空闲的时候,他就一村一户的上门,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就这样,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上门指导,他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在当地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他的门店也由当初的亏损逐渐开始盈利。2017年,李卫的纯收入有十多万元,预计今年的纯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还会增加。如今,李卫仍坚持“看店+下村”的经营模式,小店面也换成了200多平米的大店面。

今年五十多岁的陈运华是当地的一位养殖户,家庭情况一般,靠自家的二十余亩鱼塘维持生计。去年11月份,突然遇上闷热的天气,陈运华家的池塘里浮起了很多鱼,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李卫及时赶到了他家,经过紧急处理终于保住了大部分的鱼。“那次多亏了李卫,不然我得损失十多万,想都不敢想哟。”陈运华回想起那次的“翻塘”事件,仍心有余悸。这几年,在李卫的帮助下,陈运华的鱼塘产量从2014年的2.3万斤提高到了现在的3.3万斤,一年的收益也增加了六七万元。

今年,李卫又瞄准了养虾市场,准备成立小龙虾协会,帮助更多养殖户提高小龙虾产量,带动他们致富。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