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底前将全市66人以上超大班额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之后不得新增超大班额,到2019年全部消除;到2019年底前将全市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到2020年全面实行按标准班额办学……”近日,我市中小学校消除大班额实施计划正式出炉,从今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招生不得出现大班额现象。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凸显。据了解,我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90所,其中小学398所、初中192所;共有教学班7613个,其中小学5403个,初中2210个。目前,全市共有大班额教学班1991个,占全市教学班总数的26.2%,其中小学1239个、初中752个,分别占各学段教学班总数的23%、34%;超大班额教学班有1138个,占全市教学班总数的15%。
就市中心城区而言,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所,其中初中4所,小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共有教学班970个,其中小学649个,初中321个。小学平均班额达63人,初中平均班额达61人。共有大班额教学班640个,占教学班总数的66%;超大班额教学班434个,占教学班总数的44.7%。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未来3年的总体目标,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实行按标准班额办学。为此,全市“十三五”期间总投入47.42亿元,将完成教育扩容项目53个,具体为新建学校19所、改扩建34所,新增学位71900个。其中市中心城区总投入24.8亿元,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12所,新增学位25240个。
为缓解中心城区的教学压力,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将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6所,投入11.2亿元,新增学位15005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3所,投入1.4亿元,新增学位3600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3所,投入4.2亿元,新增学位6635个。
专项计划要求按照统筹协调、市区联动、分级负责;存量置换、改造扩建、补充新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投资;科学调控、扩优结合、强化优配;务实运作、有序推进、注重实效等实施原则进行。相关部门将编制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等,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校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摸清存量、测算增量的基础上,确定各区县(市)2017年至2019年城镇改扩建、新建学校清单,明确学校建成时间表和路线图。
与此同时,全市将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将严格按照《益阳市中心城区“十三五”普通中小学校用地及建设专项规划》实施,主要做好“四建五促十二扩”专项规划建设工作,投入建设资金24.8亿元。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市将建设合格学校162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1所;完成薄弱学校改造138所,投入资金4.51亿元改造校舍面积22.6万平方米。同时我市将促进教师资源足额均衡配置,接下来的3年里,全市将交流校长120名、交流教师1182名,着力解决当前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力度,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积极推动教师校长在县域内城区学校之间、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遵循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权利。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做到严格普职比例、严格招生计划、严格办学班额,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完善学校招生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生源普查,根据学校招生能力以及适龄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通过科学划定学区,合理调整招生范围,完善招生政策。加强学校招生行为监管,建立中小学班额状况报告制度,加强专项督导检查。同时将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深入开展城区学校联合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交流活动,城区每所优质学校至少帮扶1所薄弱学校。探索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组建教育联盟等途径,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作者: 谢辉 兰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