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传真
  • “输血”加“造血” 增福村真“增富”
“输血”加“造血” 增福村真“增富”
2017-08-28 09:53:11 来源: 市驻增福村帮扶工作队 编辑:龚柏威

增福村位于大通湖区金盆镇中南部,2001年撤农场建镇而设村,2017年原增福村与原香稻村、原金福村、金星渔场合并组建新的增福村。新村总耕地面积9173亩,下辖11个村民小组1271户3775人。今年4月份以来通过识贫清理整改,全村有贫困户244户、587人,其中已脱贫121户309人,尚有未脱贫贫困人口123户278人。村内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但局部地区水电路建设滞后,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村级没有集体经济实体,村民家庭收入主要靠作田和外出打工,种养殖产品无特色,且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效益好的主导、优势产业。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缺技术、缺资金,怕担风险,外出人员主要靠做体力劳动打工创收。

2016年入驻增福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挂帅领导和市直帮扶责任单位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政治责任和当前重点工作落实推进,围绕2017年底增福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任务,确定了发扬好“农垦精神”和“契约精神”,下“绣花”功夫落实脱贫帮扶措施,在解决好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产业扶贫增强其造血功能,形成增福村民富村强、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这一工作思路。市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制定了两年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市、区、镇、村共同努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实施,做好“输血”与“造血”结合文章,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一、识真贫,摸清贫困人口底数。2016年驻村工作队对原增福村进行了两轮入户走访,2017年帮扶范围扩大后到“三村合一”后的新村后,对新村进行了两轮入户走访,做好了信息核对、摸清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的工作。今年4月底以来,工作队与镇有关负责人、村党总支成员、村民代表、村监事会成员7次集体研究贫困户的清理核查工作,组织对村已脱贫及未脱贫户进行了全面走访核查,在保持贫困人口数总体平衡的基础上,清理“四类人员”19户49人,五保人员5户6人,拼户减少涉及户33户39人,“五类人员”6户8人,“八类人员”1户3人,在册贫困户需整户纳入而新增95人,保证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清理出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程序应纳尽纳。同时,按照“户有卡、村有册”的档案要求,规范村级档案管理,重点对未脱贫人口建立了比较详细的信息情况登记,做到贫困户“一户一档”,信息底数清晰、信息共享。

二、精准施策,结对帮扶全覆盖助拔“穷根”。对增福村尚未脱贫123户278人,根据其贫困的实际程度,市挂帅领导和市直4个帮扶责任单位30人结对帮扶67户,区联村领导和区有关部门、镇政府机关结对帮扶56户,已脱贫人口明确由市、镇、村相关责任人员继续实行跟踪帮扶,实现所有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全覆盖。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帮扶责任人一年对结对贫困户的上门慰问走访做到不少于5次。各级帮扶责任人员与工作队、镇村干部一道通力协作,结合“六个一批”工作,按照“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具体帮扶措施一是危房改造实现全覆盖。除利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外,市直帮扶责任单位出资平均给予了每户5000元的扶助,帮助全村剩余13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改善其住房条件。二是紧扣需求推进培训就业。开展了4次养鱼喂养管理技术、稻虾套养技术等实用种养殖技术培训,有800余人次参加培训,推荐10人参加市区劳动再就业培训,增强其脱贫解困本领;帮助有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口联系镇内食品加工厂、纱厂就近培训上岗增加收入。三是教育助学能帮尽帮。为47人次贫困学生争取了4.7万元的“希望工程”等扶贫助学金,3名贫困学生享受 “雨露计划”扶贫助学0.75万元,对村40户贫困留守儿童开展了送关爱慰问,各级帮扶责任人在走访时针对因学致贫户学生读书也给予了不等的资助。四是多种渠道提供救助救济。对44名因病致贫户资助代买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为大病致贫的55人次争取医疗救助7.95万元;联合市中心医院、市四医院、爱尔眼科医院到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为400多人次进行了免费检查,免费赠药2万余元;今年7月,市直工委捐赠1万元用于对村内6户暴雨受灾户进行救助。五是兜底保障严格按标准保障符合条件的人群。目前村享受低保的贫困户47户76人,其中兜底保障7户13人,还有五保户10户11人已落实政策享受。六是帮助扶贫小额信贷尽量能贷尽贷。增福村已有40户贫困户累计获贷185万,指导其发展力所能及的致富项目。

三、抓基础建设,夯实村级发展基础。为使增福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营造出好的基础条件,驻村工作队与市、区领导一道,强化与项目主管单位的对接,想方设法争取基础建设项目资金570余万元。在交通建设上,已完成村道硬化3米宽3.9公里,新建或改建便民桥4座,维修改造机耕道15.5公里,还将硬化村道3.5米宽4.75公里、3米宽1.2公里,对4公里村主干道损毁严重路面进行修复,方便了农户出行、农业生产;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已完成硬化沟渠500米,清洗排沟3公里,维修电排1座,改建沟渠1处,集中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区的120万国土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建设;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已完成原增福村新增一台机埠变压器、村级线路改造升级,还将对三组进行电力升级改造,彻底解决电压不够、电压不稳的问题;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上,为全村剩余89户农户全部接通自来水;在农村清洁卫生上,新建垃圾池72个,还将全村农户每户配备垃圾桶1个,要求农户垃圾定期清理,年底对最清洁农户进行表彰评比,进一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环境。改造一新的村部旁还将新建1个简易戏台,并配套添置部分群众体育活动健身器材,进一步方便和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发挥好其造血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发展扶贫产业上,贯彻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理念,以培育发展稻虾套养产业扶贫基地为突破,利用2016年市本级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80万元在村发展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包括244亩稻虾套养、227亩莲藕种植。稻虾套养项目采用股份合作委托合作社经营方式运营,镇、村及贫困户代表加强监管,今年已销售成品虾3.66万斤,获款39.2万元,现稻虾套养面积已经种植水稻,今年还可收获一季水稻,预计年底可产生效益16万元。莲藕种植项目与合作社合作,投入17.2万元,采用按投入资金的10%收取红利的方式运营。有4户贫困户流转面积62亩用于稻虾套养产业扶贫项目,获得土地流转收入5.022万元;产业扶贫基地用工优先使用贫困户,今年有8户贫困户在稻虾套养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收入3.585万元,多的1户有7100余元;带动10户贫困户在村新发展稻虾套养136.6亩。目前,增福村还正在做利用2017年市本级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扩面200亩稻虾套养和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工作,产业扶贫道路将愈加宽广。整个产业扶贫项目自2017年底起,保证每年至少有10万元的效益分红用于改善未脱贫人口生活,未脱贫人口享受的效益分红视其家庭收入情况由村民议事会分类评议并公示,建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机制。每年度产生未直接分配的剩余效益分红,一部分用于以奖代投鼓励全体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建立贫困人口发展致富产业激励机制;另一部分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在村以促进规模经营为目标,发展优质水稻种植,目前种植30亩以上的村民49户,总面积3949亩,主要是种植双季稻及中稻,增强其规模经营效益。

五、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激化村内干部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积极参与村级组织换届“两推一选”工作,村党总支5位成员和村民委员会7名委员已换届选举产生,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总体平稳顺畅。二是抓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帮助村党总支制定全年工作学习计划,督促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党员活动开展、支部换届等工作,利用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情况通报和政策宣传。“七一”前邀请市直机关工委领导到村上专题党课,勉励村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抢抓机遇用心做事,实现勤劳致富。成立村党员义工队,发动党员带头参加垃圾清扫等公益活动。三是积极协助做好有关村级管理服务工作。工作队帮助村党总支班子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部内务管理,与村临时党总支成员经常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督促其明确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心,集中精力、振奋精神抓住精准扶贫历史机遇,多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打好持续发展基础。特别是加强村级事务民主公开阳光操作,健全落实好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等制度,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齐心用劲做事局面。

现在的增福村,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户户进了屋,家家吹空调也不担心电压问题了,有劳动能力想做事基本都找到了自己的就业门路,没有收入来源的也将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稳定的脱贫收入来源,说起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村民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