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南县青树嘴镇常青百果园里,一派忙碌景象。七八个农民兄弟正忙着将刚刚采摘上来的黄桃、葡萄、红心火龙果、百香果、东方密等水果分别打包装箱,整整齐齐码上旁边的小货车。
“这批水果发往县城和湖北,一共300箱,现在这些新鲜水果每天供不应求。”常青百果园合作社的理事长李伟开心地说,“还有10多个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跟着干,虽然天气炎热,但劲头十足。”黄桃、红心火龙果等特色生态水果的热销,让入社的贫困户拿到了工资和分红,也确实尝到了甜头。
细心的群众还发现,在该镇南胜公路两旁,成片成片的大棚葡萄、瓜果苗木不时映入眼帘,叫卖水果的吆喝声声声入耳。小蜜蜂黄桃、青树葡萄等特色瓜果高于市场价一倍多,依然畅销、不愁市场,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卖点,就是讲究品质、追求生态。
青树嘴镇致力生态农业,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脱贫致富。近几年来,该镇充分挖掘本地优势,瞄准生态农业做文章,按照扶植个人示范、成立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产贫融合的扶贫发展新路子。
2013年,“稻虾共养”生产模式在八一村兴起,投入少,回报快,风险较低,亩平收入较高。由于宣传推广不足,当时农民群众还持观望态度。镇政府决定先行扶植种养大户陈明亮,以可观的收入做示范,带动群众发展稻虾产业。
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支持,协调村里土地流转,陈明亮流转到了400多亩稻田用于发展稻虾产业。在这一年,他挣到了80多万元的纯收入。高回报激发了群众的养殖热情。次年,稻虾套养面积大幅增加。到2017年上半年,全镇稻虾套养面积近40000亩。
在白鹤堂村6组,村民肖爱国已将近300个虾笼洗净、晒干、封存入库。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家在政府和村里的帮助下,一共流转了115亩稻田,除去土地流转、虾苗、物资、人工等费用,今年亩平纯收入2500元左右。”今年小龙虾大获丰收,让肖爱国一下由过去的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而这样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在全镇不下35户。稻虾产业的“造血”功能,让许多贫困户真正“活”了起来,焕发了新的生机。
现在的青树嘴镇,除了传统农业产业外,生态稻虾产业、生态瓜果产业势头正劲,目前全镇生态农业发展合作社达到12家,入社贫困户达到180户。其中,政府重点扶植了以亮景苑为龙头的生态小龙虾产业合作社和以百果园为龙头的生态特色瓜果产业合作社,受益入社贫困户46户。2016年,全镇发展生态种养产业面积4.2万多亩,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直接增收270多万元。(作者:卢静 李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