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益阳频道7月1日讯(通讯员 陈思佳 蔡岳峰 谢哲娴 记者 龚柏威)“现在不出门、不打鱼也可以赚钱啦,你看,我的三轮车要不是做绳网还没钱买呢。”6月30日,沅江市琼湖街道澎湖村村民贺某一边将刚领到的半成品绳网装上崭新的三轮车,一边开心地说道。
地处南洞庭湖畔的沅江市琼湖街道澎湖村是一个专业渔业捕捞村,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过去,渔民们靠天吃饭,丰水季节则丰收,枯水季节则歉收。此外,一年之中长达4个月的洞庭湖禁渔期使渔民收入微薄,年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2014年,澎湖村被定评为省级贫困村之一,全村贫困人口共计19户48人。
近年来,为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让渔民真正过上有保障、有着落的生活,琼湖街道努力探索渔民转产转业新路子,引入湖南鑫海绳网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产业扶贫车间,村民们通过将车间内生产的半成品绳网带回家中加工赚取劳务费。
澎湖村党总支书记李光辉介绍,村里已有13户贫困户加入到了‘扶贫车间+扶贫产品+贫困户’的模式中来,通过就业、年底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目前车间日均配送4吨半成品绳网到澎湖产业帮扶加工点,等着领取绳网的村民每天至少在20人以上;另外,我们还安排了专人现场验收成品绳网,确认质量合格、数量无误后当场结算工资回收。目前,村民做事每人每天大概可以赚到80元左右。”鑫海绳网产业扶贫车间负责人肖舜民说。
据了解,琼湖街道已累计投入了70万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扶贫车间生产、建设、投产,使企业与全街道的143户407贫困户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委托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