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传真
  • 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下足绣花功夫,实现精准脱贫
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下足绣花功夫,实现精准脱贫
2018-02-07 11:04:01 来源: 华声在线 编辑:邢玲

  华声在线2月7日讯 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是区16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该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67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贫困人口72户212人,贫困发生率为10.2%,全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十分落后。经过三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友谊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82%。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5万元。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已通过省市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

  做好精准帮扶,理清帮扶脱贫思路。

  根据安排,由资阳区水利局牵头,区交通局、区信访局共同组成了帮扶工作队驻村对友谊村进行精准扶贫,帮助该村贫困户脱贫。在帮扶队长钟婕的带领下,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走遍了全村70多户贫困户和低保户,在和老百姓面对面话家常的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并分别列出了需求清单,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台账。同时,为每户贫困户确定了一名帮扶责任干部、一个带动脱贫主体,使各项政策措施和帮扶计划落实到农户,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根据需求清单,该村确定了“改善基础条件增强群众发展信心、引进产业帮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脱贫思路。

  做实精准帮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在明确了脱贫思路后,友谊村把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帮扶队先后协调争取项目资金近200万元,新修油化道路1.3公里、水泥硬化道路6.1公里,疏通渠道5公里,新建小型排涝机埠1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生产生活问题;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全村入户,为贫困户免费开户,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2017年资阳区在16个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了光伏发电站,解决了友谊村困难群众用电难的问题;落实补助资金10万余元,完成危旧房改造24户。联合帮扶单位出资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设立爱心助学基金10万元,为贫困学生受教育提供保障。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脱贫。

  帮扶队长钟婕根据友谊村实际情况,牵头引进武了汉绿优优草场种植有限公司,在友谊村流转180亩土地种植生态草场,通过注入产业帮扶资金,与公司签订帮扶协议,使34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解决务工、收益分红等方式获益,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下一步将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种植草皮,由绿优优公司负责种子和销售,利用企业的品种、技术、管理、设施上的优势,引导贫困户掌握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有能力自主种植草皮,通过辐射带动,引导周边农户连片种植,推进区域集约化经营,打造草皮种植优势产区,确保贫困户能够长期发展、持续增收。在产业成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大幅增加收入,稳步迈入小康。同时该村大力号召有能力有想法的贫困户种植湘莲、发展稻虾套养等项目,为他们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积极运用国家扶贫政策,为2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3万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帮扶工作队深入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在了解贫困户所需所想的同时,积极做好扶贫宣传工作,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够了解和使用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积极转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息,积极寻求脱贫致富门路,杜绝“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发生。村民张卫华是因病、因学致贫户,一双儿女都在上小学,并且女儿还患有癫痫病,一家人生计只靠夫妻种点责任田,生活十分困难。帮扶队长钟婕鼓励他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增强脱贫解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减免一部分教育支出,又联系民政部门解决了一部分医疗费用,协调信用社贷款50000元帮他流转了同组27亩土地种植套虾套养,使他当年收入近5万元,真正实现了脱贫。(来源:资阳区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