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要闻

>

正文
刘大飞:为麻风病人服务终生
发布时间:2017-09-16  来源: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编辑:龚柏威  

为麻风病人服务终生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大飞的选择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前不久,笔者随中国人口报记者,来到地处安化大山深处的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采访该所副所长、护士长刘大飞。刘大飞奋战“抗麻”一线,以她27年的坚守,诠释着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去年,她被推选为“中国好人”;今年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表彰会,她又获颁“白求恩奖章”。

 青山环抱的大福皮防所,门前溪水清,屋后菜园绿。这里不像令人“谈麻色变”的麻风村,更像是一所疗养公寓。45位住村麻风病患者,在这里过得温暖而舒心。院子里一株株高大的广玉兰,是三十多年前栽下的,它们见证着皮防所的变迁和刘大飞的成长。

 有人说得好:人总是要有所选择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奋不顾身地支持抗战事业,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选择;放弃城市、扎根深山,立志为麻风病人服务终生,这是平凡的麻风病护士刘大飞的选择。刘大飞的人生选择,其种子是父亲埋下的。1983年,她的父亲就是麻风病村的医生。在身边的小伙伴们都被教导“离那些麻子远一点”的时候,她却跟在父亲身后,看着他给病人治疗。人手不够时,她还能帮点小忙。1990年,19岁的刘大飞从益阳卫校毕业,面临着第一次选择。她成绩优异,温婉可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本有机会在益阳乃至长沙工作的她,却毅然选择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继承父亲衣钵,做一个光荣的“麻二代”,从此开始了她的麻风病护理生涯。

 2010年,刘大飞再次面临选择。丈夫调到190多里外的县城任教,她抵不住家人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调往县疾控中心。县城工作的日子固然轻松,可她总感怅然若失。她意识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早已和“麻风村”交织在一起了。几个月后,在周围人的诧异目光中,她重返了“麻风村”。她的执着感动了丈夫,他也选择回到大福,与妻子一同坚守。

  那么,坚守麻风村的刘大飞,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给麻风病人的疮口换药,这是皮防所护士每天的必修课。看着刘大飞和她的同事给麻风病人换药,笔者内心是震撼的。那变形的肢体、歪斜的口角和溃烂流脓的疮口,看一眼都心惊肉跳。难怪皮防所留不住人,经常面对这些病人,那些娇滴滴的小姑娘哪里受得了啊!可我们看到,刘大飞给病人换药时,不仅面色如常,而且非常温柔地和病人拉家常,令人不得不佩服!据皮防所其他工作人员介绍,刘大飞初到所里上班时,为病人换药的只有她一个人。她每天都要搀着患者到换药房,拆纱布、清洗溃疡、消毒、上药、包扎。为让患者换药时更舒适,细心的她找人定做了架腿的支架,而她自己却一遍遍地弯下腰,不厌其烦地履行着一道道换药程序。她告诉我们:“麻风病人的溃疡护理要格外细致,他们因为神经受损的缘故,溃疡处大多没有知觉,容易反复发作,医护人员不仅要细心护理,还需定期检查,不能懈怠。”难怪很多病人会跟我们说:“大飞比亲人还亲啊!”

 与麻风病人相处久了,刘大飞了解到,他们的痛,不仅源于身体的病,更源于社会的误解和歧视。为此,她和同事们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排查潜在的感染者。她还坚持到益阳市各个乡镇举行麻风病防治科普知识讲座,告诉大家麻风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治愈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在皮防所和刘大飞们的影响下,附近村民开始主动和麻风病患者接触,邀请患者去家里喝茶,不少人还和患者结婚,并育有健康的儿女。以前在村民们眼里是禁地的病村,现在已经成了附近跳广场舞最热闹的地方。

 “对麻风病人而言,因为偏见和歧视,无论在故乡还是异乡,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无论是亲人还是友人,他们很难找到托付之人。我们皮防所就是他们的容身之地,我们麻防工作者就是他们的托付之人。这就是我坚守的理由。”采访结束时,刘大飞深有感慨地说。

  要离开了。车窗外向我们挥手的刘大飞,笑容温婉,身影坚毅。我知道,无论“中国好人”,还是“白求恩奖章”,她都当之无愧。可对于荣誉,她很淡然;对于选择,她不后悔。(徐兆鸿 鲁贵豫)

麻风1.jpg

麻风2.jpg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