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高层声音

>

正文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7-03-08  来源:中国扶贫  编辑:王小燕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谈因婚致贫:红白喜事委员会是成功经验

记者:刘主任,我想请问一下今年精准扶贫的计划里提到要“集中攻坚”,第四个“坚”是陈规陋习,重点解决群众因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等导致的致贫返贫问题。请问,今年在集中攻这第四个“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刘永富:确实像你说的一样,贫困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陈规陋习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我们要抓紧做,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村民的民主自治方式来做这个事情。比如有的家庭本来很穷,一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两万块钱,他办一场婚事,还不算彩礼,花个十万八万。丧事也是大操大办,这样的陈规陋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造成了致贫或者返贫。对这一类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推广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有些村里的村民委员会,成立一个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结婚当然是好事,可以办上三桌五桌,每桌三百五百元,甚至再多一点,根据你家里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标准,份子钱也随得比较多,越随越多,大家就想把份子钱吃回来。这两方面,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都要管,一方面管办事的人,另一方面管随份子的钱,不能超过一定标准,像50块、20块、100块。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这方面基层的自治,民主的管理,再辅之于思想教育工作来逐步的解决这个问题。

评价去年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去年首战告捷争取今年再战再捷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也知道,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请问过去一年的工作特色和亮点是什么?作为扶贫办主任的您,对于过去一年脱贫工作的成果如何评价?谢谢。

刘永富:我们一直在做扶贫工作,脱贫攻坚是以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中西部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的责任书为标志,去年应该说是第一年。

第一年还是做了不少工作,一个是完成了顶层设计,继续巩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对贫困县的约束机制,贫困退出机制,督查巡查制度,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的考核办法,中央顶层设计了四梁八柱,在去年一年全部构成。中央各个部门一共出台了10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省市县乡各级都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了配套文件,应该说制度的设计、顶层的设计、目标任务、主要政策、保障措施基本上都构成了。

第二个特点,去年投入最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钱,二是人。钱,首先是财政的钱,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增长43%,省级扶贫资金增长56%,包括我们地方的一些建设债券也拿了一些进来。所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的超过1000亿,是指省和中央两级,另外市县还有一大批财政扶贫资金。二是金融的钱。易地搬迁带来了1000多个亿。扶贫小额信贷,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金融机构给他们贷款,5万块钱以下的,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建风险基金的金融产品,我们去年新增了1700亿,累计发放2800多亿。一共有80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其中去年新增了468万户。还有我们社会的资金,各类资金加起来钱不少。

人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在人力、精力方面的投入,各地党政一把手搞调研、督促检查、抓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我们对12.8万个贫困村都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3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去年投入最大,至少是倍增。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特别是我们落实了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求,不是说人越多越好,也不一定就是钱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精准,一定要把它用好、用对。

生态扶贫是扶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记者: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生态扶贫的内涵和外延的。因为,我曾经采访了一个很贫穷、很偏远的一个县,广西桂林的灌阳县,他们为了扶贫,扶贫人员爬山涉水,去到一家一家的大山里去。这里被扶贫的对象说这是中国历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我看到这种现象,从我们外媒的角度也很想帮助像这样比较贫穷的县,为他们出谋划策。去年还是在这个县,桂林市政府表彰了它们的生态保护和扶贫工作。所以,在这方面我很想听听刘主任的看法,因为这个县是国家级的生态县,也是国家级的湿地公园,但是交通很不方便,还很穷。请刘主任给我们讲讲生态扶贫这方面的发展前景。

刘永富:生态扶贫也是扶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实际上,中国政府以前也是这么来部署的。大家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贵州毕节市搞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试点,它的方针就是“开发扶贫、生态保护、人口控制”这三句话。当然,由于扶贫的任务比较重,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饥不择食,只要能脱贫什么项目都上。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生态建设,所以我们的扶贫也要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要求。首先,扶贫项目要停止破坏生态,同时还要有利于生态的修复,在这个加减法当中找到利益平衡点。

我们这次易地扶贫搬迁,涉及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时还要同步搬迁一些农村人口。这些人口大多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生态非常脆弱,人在山上住着就要开荒砍树、种地、烧柴等等,所以越搞越穷,生态恶化。要把这1000万人搬出来,这是一个大工程,是一个大决策。应该说10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是中国政府下的一个大决心。中央政府确定统一的政策,投入6000亿来搬这一批人。

现在我们搞生态保护脱贫,去年全国增加了20多万护林员,优先安排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基本上是这些穷人、贫困的人口去当护林员。

另外,再给你讲两个例子。一个是内蒙古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亿利公司,董事长叫王文标,他在杭锦旗治沙20年,把企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现在沙产业发展起来了,把周边的贫困人口带起来,让他们脱贫了。

再举一个例子,2015年,浙江有一个养殖企业,到贵州生态脆弱的武川县去种构树,这个企业去投资了3700万,到去年底已经赚到利润1600万,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还保护了生态。构树是中国的一种原生品种,蛋白含量很高,非常适合做饲料。杂交构树种在地里,一年砍三五茬,加工成饲料喂猪,实际上这个饲料养羊、喂牛、喂猪、喂鸡、养鱼都是可以的。这一类事情都是我们提倡的。

保证减贫的成效真实可信 经得起历史检验

记者:我的问题是,针对目前各地的扶贫开发成效,我们现在是怎么评估的?之前,我了解到国务院扶贫办针对扶贫开发的评估引入了第三方机制,现在第三方机制的效果怎么样,发现了哪些新的情况?这些新的结论和新的情况又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布?谢谢。

刘永富:这次脱贫攻坚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国家对这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保证减贫的成效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检验。现在,我们在这方面,一是,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考核。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数据来考核,这个数据是统计来的,调查来的,扶贫信息系统里得来的。二是,组织省际之间开展交叉考核。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中西部22省互相交叉考核,每个省组织几十名干部,这个省到那个省去,那个省到这个省去,抽签来决定,去考核它的识别是不是准确,帮扶是不是精准,退出是不是精准,有什么先进的经验,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叫交叉考核。这个考核的现场调研,在今年春节前后已经结束了,现在正在内部汇总分析,发现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再就是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就是委托科研机构,我们去年搞了一次试评估,组织了1300多人,今年是1700多人,到各地去,评估费用由国家来出,不要地方拿钱,吃住行全部自费,带着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到地方去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也是了解上述相关情况,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这个现场考核也正在汇总之中。汇总完提供给政府之后,政府还要进一步地分析研究,有些问题可能要向社会适当的公开,大量的问题我们会通知所在的地区认真整改,严肃处理,并且向国家提交报告。谢谢。

改变送钱送物的方式 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记者:现在,脱贫攻坚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我的问题是,贫困地区怎么样能够把脱贫攻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深入地推进脱贫攻坚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永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任务,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很好的结合,也能够很好的结合。如何改革?这里面文章很多,各地都在进行一些探索。比如,在整合扶贫资源方面,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方面。我们去年一开始的计划是,在三分之一的贫困县进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但是,各地参加试点的县都超过了这个标准。去年纳入整合计划的是3200亿,实际整合了2300亿,用于脱贫攻坚,这就是供给侧的改革。我们还可以通过脱贫攻坚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来提升我们的种植结构、养殖结构,防止多了、少了,买难、卖难等一系列问题,包括我们帮扶的方式都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改变送钱送物、发钱发物的方式,让贫困人口能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参与感、有获得感等等,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是一篇大文章。现在应该说,各地都有不少的探索,但还是在逐步完善过程中。

2020年之前,脱贫地区仍可享受国家政策

记者:“脱贫摘帽”是时下的热词,我们在采访当中发现,现在对于“摘帽”这件事有两种态度,有的地方十分积极,层层加码,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和“数字脱贫”的苗头;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摘帽”标准,却迟迟不想摘帽,您对摘帽过程中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怎么看待的?又该如何解决?

刘永富:脱贫攻坚是要在2020年之前解决我们国家现有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所有的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地区都制定了脱贫攻坚的时间表,有一个滚动的计划。就是说,你经过享受国家的政策,经过社会各个方面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就应该脱贫。而且我们这个脱贫有一个标准,贫困县、贫困村的摘帽是贫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刘永富表示,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确的,需要纠正。一种是层层加码。省里说是2019年,市里说2018年,县里说2017年,诸如此类的。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层层加码的,必然后面会出现“数字脱贫”,对于这种现象是要纠正的,必须是真正的脱贫,实事求是。

第二种是到了时间还不想脱贫。这种情况有,主要是一些贫困户。对这一类也是要坚持标准,核心不管是县、村、户要坚守标准,到了标准就应该脱贫,没有到标准不能硬脱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以后,到2020年之前,现有的国家政策还仍然可以继续享受,目的就是防止返贫,要巩固脱贫的成果。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