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湖南日报|主动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湖南城市学院夯实特色发展根基
发布时间:2023-12-05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郭畅达  

周文娟

今年4月,湖南城市学院获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并成为湖南省首批高校知识产权“联盟”单位。这是该校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又一成果。

湖南城市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座谈会现场。

湖南城市学院出台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工作方案,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谋划发展战略,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该校为此驰而不息,取得佳绩。

坚持分类发展,优化学科布局

该校坚持特色、分类、融合、协调的学科发展理念,聚焦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制造业高地,凝练学科专业特色,构建“4+6+N”学科新发展格局:启动实施4个现有硕士点学科“铸高峰”,达到或趋近国内一流水平;6个省级应用学科“上高原”,进一步放大比较优势;N个校级重点学科“筑硕基”,逐步达到省内一流,力争“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点8-10个。

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我们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三高四新’方面,并没有‘大而全,撒胡椒面儿’,而是基于学校城建和智能制造类等优势学科,集中资源做强‘城市’特色学科。”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振说,“学校坚持学科分类发展,做优城建土木类,做强信息制造类,做新管理服务类,做特基础学科类,使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让科技及人才更好地服务湖南重大战略需求。”

做优做强做新做特,让湖南城市学院重大成果频现。该校规划建筑设计院具有10个甲级资质,主持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编制的新疆吐鲁番新城片区西门村乡村振兴规划,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锚定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桥梁纽带。”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汤放华表示,“学校立足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入推动各学院、各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政、校、企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湖南城市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导师团”在企业车间学习。

该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成立了“远大住工产业学院”“华为产业学院”“艾华电子学院”等产业学院5个;与南县人民政府共建湖南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以基层规划管理干部为主的乡村振兴系列培训班,为全省培训规划管理、城市管理等基层干部达1200多人次;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基于AI、5G、IoT等创新技术为益阳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与此同时,该校与中建、中铁、中盐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奥士康班、五矿二十三冶“订单式”班、ACCA班、新工科实验班等12个,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已为社会输送“三高四新”相关人才3000多名。

“通过产教融合,我们瞄准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湖南城市学院科研处处长胡科介绍,学校获得相关发明专利139项;“电容器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获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100万,为打造益阳“电子电容器之乡”贡献力量;“5G基站用宽温/抗雷击浪涌铝电解电容器关键技术研究”“磁子晶体的动态重构特性研究与全磁子逻辑器件的设计”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助力益阳产业升级。

加强科研创新,助推学校发展

高校的科学研究要实现高产出,离不开科技创新主阵地,即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利条件下,该校四大类学科群齐聚“城市化”主题,为教师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该校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先后培育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黑茶金花、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等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城乡生态规划与修复、陶粒混凝土技术研发与应用等5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省级专业特色智库等26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教师发表C刊以上论文从2020年度143篇上升至2022年的350篇,增幅达145%;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7项,实现了学校科研核心指标的快速跃升;智库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领导批示。

下一步,湖南城市学院将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着力点,立足学校办学定位、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展现高校担当,贡献更多的“城院”智慧。(湖南城市学院供图)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12月5日09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区县新闻

便民提醒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