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7月16日03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张佳伟 郭朵朵 通讯员 董迪 徐婷玉 郭朗晴 郭衡
眼下,正值早稻收割、晚稻插秧的“双抢”时节。截至7月15日,益阳市已完成早稻收获面积132.72万亩,占早稻面积的79.9%;完成双季晚稻栽插面积82.39万亩,占计划面积的47.9%。
“过去‘双抢’要熬个把月,现在一半的时间都不要了”“‘双抢’不再‘抢’”……7月15日,在益阳“双抢”一线,记者感受到“双抢”越来越快。
收割快——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居全省前列
“早稻亩产550公斤。”资阳区张家塞乡堤南村高标准农田基地,“80后”种粮大户刘跃手捧金灿灿的稻谷,感叹大丰收。
资阳区张家塞乡堤南村高标准农田基地,收割机正在作业。雷鸿涛 摄
一旁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数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穿梭,颗粒归仓。收割机同步将秸秆粉碎,抛撒还田。
“双抢”,是南方双季稻产区特有的农事现象。在不少“80后”“90后”的记忆中,“双抢”时节是农民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
“我们种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刘跃说,现在的“双抢”和小时候的“双抢”相比,是“两码事”。他指着田里的收割机说:“1台收割机1天可以收割50多亩早稻。”
2024年,益阳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4%,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9.6%,均居全省前列。
南县中鱼口镇艳洲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台收割机正高效作业,金黄稻谷如流水般涌入运粮车。
“机械化率越来越高,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鱼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任建良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块整齐、规模连片,田间道路机械通达率100%。
截至今年初,益阳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3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5%。
插秧快——
集中育秧上演“科技与狠活”
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高速插秧机在田间穿梭,将育好的秧苗按照设定的间距和深度,快速、整齐地插入田中。
“使用机插作业,省时,而且省钱。”种粮大户邱国清说。
沅江市草尾镇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高标准农田,插秧机在作业。郭朵朵 摄
沅江市草尾镇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高标准农田,插秧机伴随着“哒哒”声前行。机器的秧盘架上,堆放着整整齐齐的秧苗。随着机械臂的运转,一行行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田中。
“我们基地有6台插秧机,1台插秧机1天可插50亩。”基地负责人刘志清说。
“过去,‘双抢’就是抢农时、抢收成。”种田“老把式”刘志清感叹,作为基地的“主理人”,她现在“双抢”再也不用“抢”了。这背后,得益于基地里每天都在上演的“科技与狠活”。
“基地320亩晚稻插秧不愁,除了插秧机,最关键的是我们有自己的集中育秧工厂。”刘志清带记者走进沅江市草尾集约化集中育秧工厂,这里是益阳最大的育秧工厂。
沅江市草尾镇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高标准农田,插秧机在作业。雷鸿涛 摄
在育秧工厂,一条全自动播种流水线能以每小时2400盘的效率全速运转。在智能设施引导下,流水线能精准地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秧田里,基地研发的可移动田间轨道惹人注目。这套田间轨道,既能精准地对秧苗喷水,避免大水漫灌,又能传输秧盘,省时省力。
目前,益阳市已建成集中育秧设施275个,面积达103.9万平方米。集中育秧设施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入仓快——
一个区的烘干厂就能日烘湿谷6000吨
眼下,赫山区大大小小80多个烘干厂铆足了劲,24小时作业。
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阳亿农机专业合作社,近百吨的湿谷被提升机送入5个斗仓进行烘干,现场只有1个工人在操作。
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阳亿农机专业合作社,湿稻谷被送入斗仓进行烘干。张佳伟 摄
记者致电合作社负责人张兴旺时,他正在田里驾驶插秧机。
“烘干百吨稻谷,一个人忙得过来呀?”记者不禁感到疑惑。
“忙得过来,我们这套设备一天可以烘干200吨湿谷。”张兴旺笑着说,现在都是纯机械化操作,工人只要监控一下设备就可以了。
张兴旺说,以前100吨稻谷晒干,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需要两天10个人同时操作;现在用烘干机,12个小时1个人便可完成。
赫山区目前粮食日烘干能力达6000吨,为确保粮食及时颗粒归仓,一批新的烘干厂陆续投建。
在湖南白坪湖米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全智能化烘干仓储设备即将投入使用。记者看到,10个湿谷斗和12组烘干机高高耸立,整套设备布局呈U型。
公司负责人蒋文照介绍,运送湿谷的卡车在过磅后,通过提升机向上运输,之后对湿谷进行清杂便送至湿谷斗,再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10个湿谷斗可以储存2000吨稻谷,每个斗都配备了风干机,即便天天下雨都不怕稻谷变坏。(视频作者:郭朵朵 张佳伟)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市政府与中铁十八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闫广天出席
- 熊炜:冲刺四季度 决胜全年度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 益阳市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 非凡“十四五”|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益阳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
- 熊炜主持召开市政府2025年第1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工作
- 熊炜: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益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区县新闻
- “丰”景藏在科技里!南县推广“四防一增”等技术助力一稻双收节本增效
- 安化油茶采收新景:天上运,地上采,无人机搭起“空中运输线”
- 烟溪酒糟鱼“游”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 利用率超95%!看安化秸秆的 “逆袭之路”
- 桃江:“空闲棚”变“多产棚”,赚个“棚”满钵满
- 大通湖区生环委办:堵疏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老有所为,幼有反哺,柞树村找到了乡村治理的“幸福密码”%
- 资阳区省级万亩示范片晚稻收割忙%
-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莲藕丰收了!|湖南日报图片新闻%
- 400余跑者用脚步证明:秋天的雨,拦不住桃江沾溪的活力全开%
- 桃江暖心一幕:父亲从医院赶回,儿子从外地归来,只为松木塘镇3000多人第二天有水喝%
- 赫山区八字哨镇“志愿红”守护“天空蓝”,党建引领秸秆禁烧见实效%
益阳论坛
